隋唐天字七书_第143章 玄感造反循章法,李密三策究天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43章 玄感造反循章法,李密三策究天人 (第2/2页)

/br>
    杨玄感不过是在上面加了一把火,让其乱上更乱而已。

    他这把火烧得非常旺。

    杨玄感需要一个起事的军事要地,他选择了黎阳。

    杨玄感先是使诈,借口水军将领来护儿反叛,然后,他进入黎阳城中,占得这个据点,有了生存的根基,才可求得发展。

    接着,杨玄感在黎阳按正常的征兵程序,大规模募兵,这让杨玄感获得了第一支真正的力量。

    同时,杨玄感发文书给附近各郡县,以讨伐来护儿为名,让其发兵汇集于黎阳。

    杨玄感立即组建了他的第一支军队。

    虽然这只是一支乌合之众,也是应景之军,这就是八千起事之兵。

    他挑选了五千名少壮有武力的运粮军民,加上三千丹阳、宣城镐梢之众,总计八千余人。

    杨玄感开始他的造反之旅。

    世家之子,将门之后,显然治军有素。

    他非常注重造反必须的理由和远景规划,更重视仪式感。

    杨玄感宰杀三牲,当众举起义旗,他慷慨激昂地说道:“主上无道,不以百姓为念,天下sao扰,死辽东者以万计。今与君等起兵以救兆民之弊,何如?”

    八千之众,一起拜呼响应,高呼万岁。

    可见,从一开始,杨玄感就打定主意,改朝换代。

    但他却有一个致命弱点,那就是“楚公好反而不欲胜”。

    楚公是杨素当年的封号。

    杨广曾经听信术士之言,认为楚地有灾,需要重臣上应天命,而封杨素为楚公,其实是希望杨素,应天之义而死于非命。

    但杨素命大,并未死于此次封赏,但他楚公的称号却被固定下来。

    杨素死后,杨玄感继承了楚公的爵位。

    敢于如此评价杨玄感,说他“好反而不欲胜”的人,就是杨玄感麾下首席谋士李密。

    李密是杨玄感的刎颈之交。

    当年,杨素初识李密时,李密骑着黄牛,牛角之上挂着一卷汉书,一手牵牛,一手读书。

    杨素一生英雄,颇有惜才之心,就走上去问道:“何处书生,耽学若此?”

    李密从小长于京城,自然认得杨素,一来二去,对答之间,让见多识广的杨素,都大为惊异李密的谈吐和见识,认为他是大才。

    杨素将他引见给杨玄感,并且对杨玄感说:“吾观李密识度,汝等不及。”

    从此,李密就从为杨玄感的相熟相识相玩相伴的密友。

    杨素一生,从不轻易许人,但对于李密,却一见倾心,可见李密天生就是万中无一的人才。

    杨素没看走眼,李密对得起杨素的另眼相看。

    李密此刻正被杨玄感火速召往黎阳,时间非常凑巧,李密入城之际,正是杨玄感举兵之时。

    杨玄感毫不遮掩,直接开门见山地说:“子(李密)常以济物为己任,今其时矣!计将安出?”

    李密也真是杨玄感的知己,也真正不负杨素所托。

    造反大计,亡身灭家,是大逆不道之事。

    李密在前往黎阳的路上,早已经深思熟虑进,于是,他立即正面回答杨玄感的问题,并提出上中下三条对策。

    李密从此刻开始了他一生开挂的人生。

    当然,居杨玄感之下,着实屈才,但如果没有这段经历,何来以后威震天下的蒲山公呢?

    可见世间之事,一饮一啄,皆有前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