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天字七书_第199章 三战含嘉心胆破,四战洛水水不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99章 三战含嘉心胆破,四战洛水水不流 (第2/2页)

说,上天还要留着李密去做一件真正的大事。

    王世充手握七万生力军,他再次成了地主老财,于是,第四次战斗立即开始。

    这同样是一个悲惨的故事。

    战斗再一次发生在洛水。

    王世充表现出他的忠心和勇猛,他再一次想主动攻击李密。

    很难相信,在一而再,再而三的失败之后,王世充竟然还敢主动渡河攻击。

    也许,他心中依然存着自己是正规军,李密是流寇的心里认知,或者和杨侗的的严令催促有关。

    王世充再一次造桥渡水攻击李密。

    相似的故事再一次上演。

    各军争先恐后造桥,桥先成者先行进攻,这批东都的精锐士兵可能被李密压抑得太久,他们竟然表现出一往无前,悍不畏死的战斗状态。

    一些冲在最前面的,不怕死的骁果,竟然已经攻破李密的外栅,这引发了李密军营之中的混乱。

    这本来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如果一鼓作气,李密的军队可能会崩溃。

    但王世充是李密的手下败将,并且是常败之将,他不相信可以取得这样理想的战果,他害怕再一次失败,竟然在优胜的态势下,鸣金收兵。

    这引发了一场混乱和灾难。

    李密缓过神来,他在垂垂败矣的形势下,重新建立信心,也立即组织队伍,竟然没有做任何调整,全力追击王世充所部。

    可怕可怖,令人敬畏,用兵若神的李密。

    王世充后悔都来不及了。

    撤退的号角一起,已经渡河的军队,为了不被全歼,也为了早一步逃命,全部拥挤,争先奔向渡河的浮桥。

    人多桥窄,乱成一团,局面已经失控。

    混乱之中,没有任何统一的指挥,王世充的这支军队,已成了待宰的羔羊。

    被洛水淹死的人,多达万人,更可怕的是,天气也和王世充作对。

    当时天寒大雪,王世充的军队勿忙渡河,很多人身上都湿透了。

    可以想见,北方的透骨的寒冷和北风,狂暴肆虐,根本不是弱小的人类身体所能承受,于是,一路之上,被活活冻死的士兵又有几万人。

    这真是一场惨剧。

    王世充彻底被吓破了胆,败光了家底,如此惨败,他也不敢回洛阳城,他一路狂奔,撤退到黄河北岸边的河阳城(今河南孟津)才稳住脚跟。

    当时,跟随在王世充身边的才几千人,这是彻底的惨败。

    王世充将自己锁在监狱之中,请求杨侗治罪。

    但整个东都,就只有王世充还能打,他们还需要王世充,洛阳也还需要王世充。

    于是,王世充被无罪释放。

    第一步就是收合亡散的战士,又重新聚集了一万多人,才稍微恢复一点生气。

    此战之后,王世充坚壁不出,他驻扎于洛阳东北的含嘉城,再也不敢出兵向李密挑战。

    李密挟全胜之威,本想一举攻下东都洛阳,他摆出了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姿态,将洛阳重重困住,并且在它的东面重新修缮了金墉城,作为指挥中心。

    当此之时,李密的军队达到了三十万之多,这是他的鼎盛时期。

    东都守军做了最后一次挣扎。

    留守韦津,虽然知道事已不可为,但他有舍身报隋之义,他决定殉国。

    他想让让东都的士庶,也想让东都的官僚们都看看,他会失败,也会死亡,但那不是战之罪。

    于是,他亲自率军在洛阳城下和李密硬扛,没有奇迹,他求仁得仁。

    韦津在战场之上,被当场擒拿。

    从此之后,东都洛阳,再无一人愿意出战,也再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出战。

    东都指日可下。

    李密似乎成了那个老天选定的人。

    他的声望,远达五湖四海,天下群雄,即使远处江南的反隋义军,无不献表献款,承认他天下盟主的地位。

    这是他最好的时代,也是他最后的时代。

    李密的部下看到情势喜人,都劝他立即登上皇帝大位,以便名正言顺领导天下群雄。

    但李密知道,洛阳一天不下,他也只是声望上,而不是事实上的天下盟主。

    李密非常冷静地说道:“东都未平,不可议此。”

    李密的梦想是在洛阳,这个居天下之中的繁华都市,即位皇帝。

    那是他的梦想,也只是一场梦想。

    因为,本来已经全无机会的王世充,等来了一个反败为胜的绝佳机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