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末世浮沉雨打萍,三分莫若两雄争 (第2/2页)
更为无耻的是,这了和杨隋划清界限,他再一次将他的名字改为郭庆。 王世充感到很满意,为了笼络他,也为了笼络为数不多的杨隋王室残存势力,继续让他做荥州刺史,并且将自己的侄女嫁给杨庆做老婆,这当然是一桩十足的政治联姻。 现在洛阳城一天不比一天,杨庆再一次开动心思,计划自己的未来。 他贪心不足,想将这个新娶的老婆,也一起带往长安。 但王世充的侄女却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他心有不甘地对杨庆说:“国家以妾奉箕帚于公者,欲以申厚意,结公心耳。今叔父(王世充)穷迫,家国阽危,而公不顾婚姻,孤向付属,为全身之计,非妾所能责公也。” 但王氏希望杨庆能念及最后的夫妻情份,向杨庆提了一个要求:“妾若至长安,则公家一婢耳,何用妾为!愿得送还东都,君之惠也。” 这是在向杨庆乞命,也是将死之人,最后的念想。 但杨庆此人,真是铁石心肠,丝毫不为所动,他担忧送她回洛阳之后,会影响自己在李唐政权的地位,他不想留一个累赘和弱点让对手们攻击。 他拒绝了她的提议。 于是,王世充的侄女沐浴更衣,梳洗打扮,盛妆之后,心丧若死地对侍女们说:“若唐遂胜郑,则吾家必灭;郑若胜唐,则吾夫必死。人生至此,何用生为!” 她自杀以求解脱。 杨庆此举,也间接杀死了自己双目失明的老母亲,在杨庆投唐之后,王世充将他的母亲斩首于洛阳。
更让人无语的是,他又一次改变了姓名,又叫回杨庆了。 杨庆的投降意味着王世充身边最近,最核心圈子,和最紧密的盟友已经分裂,在小圈子内,都已经不看好王世充在洛阳的保卫战了。 但看不看好,战争的车轮都是滚滚向前,绝对不会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况且,王世充自江都北上,一直在挣扎求生的边缘,他和对面的李世民一样非常清楚,战争,拼的就是意志,就是看谁先捱不下去的游戏。 但王世充首先撑不住了。 他在内外交困之下,只能向曾经的敌人窦建德低头。 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王世充和窦建德在争夺地盘时,势成水火,此次唐军东来,窦建德又乐于看到唐郑二虎相争,自己坐收渔利。 但现在情势不同了。 李唐在河南势如破竹,王世充眼看不保,王世充倒下之日,就是唐军北上河北之时。 正如窦建德在失败之后,对李世民所说:“今不自来,恐烦远取。” 如破王世充,唐军挟新胜之威,兵临城下,必不可挡。 显然,窦建德最佳的选择,是联合王世充,二弱相合,共同对抗强大的李唐。 王世充更没有选择,他必须开出很高的筹码,当王窦二家,吞灭李唐后,整个天下,一分为二,大抵上以洛阳为界线,西边归属王世充,东边属于窦建德。 从三分天下,到双雄鼎立,在纸面上,王世充开出了足够诱人的条件,说服窦建德来援。 毕竟相对于突厥承诺的支持,虽有心,但却远隔山海,可望而不可及,突厥的支持,在生死存亡之际,更象是激励,而不切实际。 只要自己能将李世民拖在洛阳城下,等到窦建德大军来援的那一天,就可以里应外合,二面夹击,一战而胜。 守住洛阳城,王世充有着足够的信心。 他还有很多的秘密武器没有使用,他将让李世民见识到什么叫“天下之中”的洛阳,那并非浪得虚名。 洛阳城,集中了这个世界上,最优秀,最前卫的守城机械。 那是科技和技术的力量。 于李唐军队而言,那是他们的噩梦,他们将开始长达几个月的围城之战。 王世充最大的问题是极度缺乏粮食,士气不振。 城下的李唐军队,则陷入旷日持久的围城战,毫无进展,并且,他们得到消息,河北之王窦建德,即将倾巢来援。 如果腹背受敌,必然死无葬身之地。 双方情势,都是危如累卵,都绝对难捱,就看谁的战斗意志更强,谁更狠,谁才能笑到最后,也笑到最好。 生死关头,李世民将何去何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