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长安小坊正_第二百三十六章 这就是世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六章 这就是世情 (第1/2页)

    第237章这就是世情

    民部侍郎高履行,将范铮请过衙。

    “咋,甄邦这屁娃儿闯祸了?”范铮饶有兴趣地问。

    “臭舅父,不许这么我!”甄邦从旁边的公房里伸出脑袋,微带恼意。

    “甄邦少年活泼,无须介怀,所有公事他都学了一遍,多数能自行处理了。”

    消瘦的民部侍郎、范阳开国郡公卢承庆捋着山羊须轻笑。

    卢承庆出身范阳卢氏,始祖东汉卢植,阿耶卢赤松原为河东县令,高祖起兵即率县来投,被封范阳郡公,卢承庆不过是承嗣而已。

    面容俊朗、博学多才、出身高第,卢承庆符合这个时代最理想的官员形象。

    博学多才的佐证,是李世民一时兴起,问起历代人口数目,其他人不知如何回答,卢承庆已经张口,从夏、商、周,到北魏、北周、隋朝,人口数目都娓娓道来。

    这就是高第与草莽出身的区别,不别的,出身低的,你连这些数据的出处都不知道!

    没办法,知识的垄断才是最大的垄断。

    各部的侍郎都是二人,自然有职司大之分,高履行这个新嫩的民部侍郎,当然是卢承庆这个侍郎带一程了。

    茶汤奉上,卢承庆开口:“本官也不与华容开国县男绕弯子,直言相告,民部四司,共有书令史一百一十一人,今年本官拟从国子监算学募十名书令史,从敦化坊学募十名优异的学生。”

    范铮微微颔首,看来甄邦还是给民部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嘛。

    至于坊学生的年龄,有甄邦等先例,自然不是问题。

    不过嘛,后来者就别指望如甄邦兄弟一般,可以跃过流外官的等级了。

    原先的书令史,也不用担心他们的出路,朝廷的衙门多着呢。

    范铮回答:“国子监那头,得孔祭酒安排,下官只能保证敦化坊学这头。提个的建议,最好是让甄邦管束他的同窗。”

    按,安排书令史的事,虽然是侍郎就足够了,可超出常规途径的招募,还是应该由尚书许可的。

    偏偏范铮知道,民部尚书、莒国公唐俭,根本无心政事,不是看书,就是与人手谈。

    自隋唐起,纵横各十七道棋路的棋盘,正式变更为十九道,从此定型。

    李世民是博弈高手,唐俭也是对弈名人,时不时能让李世民吃瘪,自灭突厥后唐俭就沉醉于蠢,官复原职后更极少理事。

    唐俭这种行为,看怎么,美化一点叫培育后进,难听一点叫不留意职务。

    而且,御史台已经收到了一个消息,唐俭托盐州刺史张臣合为他私人采买羊。

    事情可大可,全看某人意愿。

    所以,卢承庆的大包大揽,并没有逾越职司,纯粹是唐俭放权所致。

    卢承庆摆手:“不只是民部要人,司农寺同样要十人。另外,范阳卢氏在长安的铺子,也需要十名……”

    当然,坊学生不是一拿来就能直接使用的,得让他们有适应、学习过程。

    珠算的技能,加上《基础会计》,并不是百试百灵的灵丹妙药,甄邦入民部之后,学习了好久才适应民部的需求,回坊学时也特意给同窗了一下。

    但是,基础好,就是最大的优势。

    事,是好事,但在国丧期间,一定要注意情绪,免得去哪个山旮旯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