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再见波颇 (第2/2页)
,哪个皇帝也容忍不聊。 寺主明凡合什行礼:“阿弥陀佛,贫僧明凡,见过华容开国县蘑侍御史。” 玄谟有些惊讶,这才几年不见,当初的坊正都封爵了! 真有种“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错觉。 范铮受了这一礼,然后才叉手还礼:“本官亲临胜光寺,一为访友,二为公务。贵寺比丘元贞,是为犯官游文芝舅兄,亦为其同党,须锁拿回长安,望寺主行个方便。” 明凡的嘴角直抽。 呵呵,三百真刀真枪的右卫翊卫在寺门前,敢不行方便么? 不要以为寺中有护法武僧,就可以有恃无恐了,信不信翊卫以一当十? 对付军纪涣散的散兵游勇、到处讨生活的山贼,武僧还是管用的,可对上大唐久经沙场的骄兵悍将么,明显是不够看的。 “阿弥陀佛,元贞已经是方外之人,应该不会再触及律令了吧?”胜光寺都维那匆匆赶了过来,为元贞辩解。 倒不是有私,主要是寺中比丘僧被朝廷兵马捉拿,它坏名声啊! 范铮续茶,慢慢品了一口:“胜光寺若有意庇护弥勒教,本官也无话可。”
明凡匆匆摆手:“不,侍御史请稍候,贫僧自去拿人!” 弥勒教的名头,在此时就是没洗的马子,谁沾上谁sao臭。 ----------------- 长安,御史台。 御史大夫李乾佑,把甄行他们全部赶出公房,对范铮:“弥勒教的事,不好收场,估计还得死不少人,你能避且避了。” 范铮苦笑:“要御史台里,避不开弥勒教的,只有下官与李义府了吧。” 李乾佑愣了一下,才想起原壁州刺史余春仁。 “既然如此,且审吧,谨防刘氏之人。”李乾佑指点迷津。 贞观元年,义安王李孝常、右武卫将军刘德裕等反,伏诛; 刘文静追复官爵,儿子刘树艺、刘树义心怨阿耶被高祖冤杀,谋反,伏诛。 看似风牛马不相及的案例,其实还是有共同点的。 都姓刘,罪名都比较含糊,神奇的是魏征等人还都没有拼命劝谏。 冤肯定是不冤的,只是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处理从重了。 北魏永平二年,泾州沙门刘慧汪聚众反; 北魏永平三年,秦州沙门刘光秀谋反; 北魏延昌三年,幽州沙门刘僧绍聚众反; 北魏延昌四年,冀州沙门法庆聚众反; 北魏熙平元年,月光童子刘景晖谋反事件; 北魏孝昌元年,稽胡领袖刘蠡升在云阳谷称子,改元神嘉,一直坚持到535年。 注意到共同点了吗? 佛门不问姓,道门不言寿。 虽然多数是沙门,他们却死活不脱“刘”姓。 没人能保证他们真的姓刘,却至少明,刘氏在前面几个朝代的造反浪潮里,有一席之地。 这也可以解释了为什么打窦建德时摧枯拉朽,打刘黑闼时异常艰难的情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