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见笑 (第2/2页)
吵吵嚷嚷,两仪殿内甚至静得有些诡异。 司农卿李纬面带笑容,矜持地倚着凭几抚须,一言不发。 哎呀,见笑、贱笑,司农寺怎么一不心就上了呢? 什么粟更养身、麦太粗糙,在产量面前,所有人都像被下了哑药似的,没法开口。 民部尚书郭嗣本扬眉:“嘿,想不到这个京苑总监,还真有点想法。” 哼哼,不是本官坚持将他要进司农寺,能出这成就? 这功勋,也有本官一份! 尚书左丞韦悰抚须而笑,凭你们怎生争功,韦曲与敦化坊已经达成了合作意愿,早晚要从范铮身上蹭一点油水。 御史大夫李乾佑哼了一声:“便宜司农寺了!” 要不是子的意愿,李乾佑才不想放跑范铮呢,这年轻人折腾得多风生水起啊! 真依着李乾佑,给范铮一个治书侍御史,不,御史中丞,也不是不能接受的事,奈何李世民不愿让范铮久居御史台。 这倒不是无事生非,在一个衙门呆久了,难免根深蒂固,形成一个以其为首的派系,这是帝王不能忍受的——哪怕派系是积极向上的。
工部才是最受冲击的衙门,谁让它下辖屯田司呢? 左卫大将军、工部尚书、太子右卫率、武阳县公李大亮思量了许久:“屯田司不敢贸然全面推广改粟为麦,只能在各屯试行部分,免得水土不服。” 李世民敲着凭几、喝着茶汤,神色透着几分轻松:“武阳县公乃老成持重之言。” 泾阳人李大亮,就是第一个举荐李义府的贵人,散家资接济族人,自身清廉如水,当值宿卫两宫时,即便是困了也只是着甲坐着打盹。 李世民曾经过:“李大亮宿卫,朕夜夜安寝。” 李大亮唯一以私情话,是因为将作丞张弼。 早年李大亮随庞玉为王世充部下,为李密所败,李大亮与众被俘,李密部杀俘逾百,李大亮为李密部将张弼青睐,得免死。 李大亮每每念及张弼之恩,总不能释怀,偏偏张弼在将作监从不出声。 都在皇城,早晚还是有碰面的时候,李大亮见到张弼,执手而泣,恨不能早日相遇,又以家产送张弼,张弼坚决不从。 张亮当然不是惺惺作态,直接禀告皇帝,请将自己的爵位转让给张弼:“若无张弼,臣无今日之荣。” 李世民感李大亮情谊,拔擢张弼为中郎将,后外放为代州都督。 世人因此盛赞李大亮不忘旧恩、张弼居功不言。 李大亮的战功赫赫,人品也极坚挺,是为数不多的纯臣。 改粟为麦,屯田司还是不敢贸然全更的,毕竟有些地方它就只适宜种粟也不定,一步步稳妥推进,才是正理。 李世民瞥了杨师道一眼:“考功司要将京苑总监的功绩记录,不可寒了人心。” 杨师道叉手:“臣领命。” 哎,在吏部的位置上,也是越来越不顺心了,两个侍郎拔擢的人都有人才,唯独本官简拔的寒门都平平无奇。 吏部尚书的位置,真的不适合杨师道。 不是谁都能在每一个位置上如鱼得水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