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就很现实 (第2/2页)
超过了唐同人。 唐同人连嫉妒之心都生不起,毕竟范铮的颜面,包括而不限于司农寺,唐同人可没这偌大的脸。 哎,自己的家世,不得强过范铮百倍么? 竟然除了品秩,没什么盖过范铮的,就挫败。 “总监,今年司竹监可得过一个肥年了。”巫马竹兴冲冲地入衙。 事实上,司竹监在鄠县与盩厔之间占了好大一片地盘,仅仅是每年上交公用的竹材、笋,还有大量的新竹无用武之地,每年堆积下来,干涸的竹衣都是厚厚一层。 曾经有朝廷官员建言,司竹监的竹子应禁止焚烧,当换取更多钱财。 巫马竹一口四十年陈酿老痰喷了过去,纯屁话,能卖钱,司竹监是傻子么? 司竹监的竹子上东盛西市,能够将竹子的市场捅得稀烂! 这些何不食rou糜的官员,就恶心,正经事不做,净添堵,伱有本事如京苑总监那样买竹子啊! 即便是敦化纸坊需用竹子,也不过消化了二成左右,还是有不少竹子沦为薪刍。 可这已经极大地改善了司竹监的收支平衡,也难怪巫马竹喜形于色。
收益高了,除了规定上缴的部分,剩下的钱,好歹能让司竹监的官吏喘一口气不是? 司竹监这样的衙门,每年要固定上交产物,没有拨付的经费,还要维持下去,脑子不活泛一点,真难办到。 “下官挖了几颗夏笋过来,请上官品鉴。冬,冬一定挖冬笋过来。” 巫马竹老脸厚皮的,全然不知害臊为何物。 笋这东西,以冬笋、春笋产量最大,鲜嫩且味甜美; 夏偶尔能挖到一点,却不太好吃了; 至于秋笋,数量就更少了,几乎没人食用,甚至很多人不知道有秋笋的存在。 之前不送春笋,是因为他还不知道,敦化纸坊能消化多少竹子,少了也没太大意思,不值当送礼。 就很现实。 监丞汤仪典摇头:“司竹监没有诚意啊!哪怕过了春,你送点笋干也算嘛。” 巫马竹干笑:“本官也想送笋干啊!奈何司竹监的笋干,全部被太子家令寺食官署收罗走了。” 东宫之内,与膳食相关的有三个机构。 太子家令寺食官署,掌饮膳之事,负责元正、冬至、寒食等四时节令的供进与设食,并赐僚属膳食,简而言之就是缩版的光禄寺; 典膳局掌进膳尝食,并于厨房轮值,类似殿中省尚食局; 太子内宫司馔、掌食,掌膳食、酒醴及宫人膳食,类似内宫尚食局。 食官署收罗笋干,这是要宴飨群臣吗? 唐同人微微颔首:“不错,六月乃太子生辰,太子入主东宫,恐陛下有意为之。” 《旧唐书》的记载是,贞观二年六月,皇子李治诞生。 扳着手指头算一算,李治也才十六岁,什么太子妃、良娣,婆娘一大堆。 就离谱,范铮十六岁的时候,就只会跟陆甲生去瞎混,没点正经勾当,有娘子看中了吧,还嫌人家吃得比自己多、掉头发。 什么叫人生赢家? 就是不知道,李治每吃多少枸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