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章:偷天换日(一) (第2/2页)
“不,陛下,月儿她…”薛韧躯身、声音颤抖,“不肯堕胎,如今正以鲜卑氏秘法为我儿续命,强留腹中……” 昭宗双眼一瞪,大是震惊,“怎…怎…!” 话未出口,已见薛韧泪含于眶,伸手打断道,“陛下,如今生死存亡之秋,我这等儿女私情之事理应先置于一边,还是商讨北上拒敌一事吧。” 唐昭宗见前者这么说,也不好再问下去,平复了下心绪道,“听闻那耶律阿保机近来率迭刺部先后征讨契丹其余七部,如今在契丹族内声势如日中天,乘势攻我中原,对外号称精兵四十万,英纵,你怎么看?” 薛韧沉吟一下道,“天复二年(公元902年),耶律阿保机携兵士四十万伐河东代北,攻下九郡,获牲口十万,驼、马、牛、羊不可胜数,在潢河南岸建龙化州城,将所俘汉人迁居于此,如今乘势攻我中原,四十万精兵虚实尚不可知,但应不会比前年时少,可惜…” 薛韧眉头一皱继续道,“河东之事尤以晋王李克用与卢龙节度使刘仁恭最为清楚,但很难指望,臣以为,契丹族人口不过百万,看以往契丹将士的装备与战力来说,即便以游牧为生,除去女人老人小孩,其实际兵力绝不会超过三十万,而其东还需留兵预防女真族起事,所以可入中原之兵最多不过二十五万,而以其两年前在河东战力来看,所来之兵绝不低于十万,所以这次进攻中原的兵将,应在十五至二十万之间。” “嗯…”昭宗点点头,心中多少有了些底,而后问道,“英纵,刚刚你在太极宫上豪言领兵两万可北上拒敌,你实际需要多少军士呢?” 薛韧道,“便是两万!” 唐昭宗一愣,因为在两军交战之际,通常都会对外号称军队数量远高于实际所有,“英纵,那为何不对外称五万,或是更多?” “…我要他犯兵家大忌,”薛韧道,“倘若晋王与契丹有所来往,那么必会将皇城虚实情况告知于他契丹贼人,耶律阿保机也定会相信我长安之中绝发不出两万兵士。” “英纵,长安城内,确有两万兵士,只是…”唐昭宗微微咋舌,“这些士兵根本无法作为战力奔赴战场啊。” 皇城无兵,昭宗口中说的那两万兵士,乃是朱温击退李茂贞后,宰相崔胤主张接替神策军所重建的新宿卫军,六军十二卫的两万新兵,接受训练不过月余,根本上不得战场,倘若真的上了战场,遇上契丹大军,只怕肝胆俱裂,毫无战意。 “又况且…”唐昭宗心中满是不妥,“即便有两万精兵,实力仍旧悬殊,你要如何抗他契丹几十万大军呢?” 薛英纵拱手道,“陛下,兵家作战,讲究时机的掌握、地形环境的利用、士气的高低等等一系列因素,这将士数量不过是其中之一罢了,想当年官渡之战袁绍号称七十万大军的十万精兵不也惨败给曹cao的万余人了吗?何况如今臣有雁门、麟州两道天险。” “嗯…”唐昭宗微微点头,却顾及依旧,“只是那两万宿卫军…根本上不得战场啊……” “陛下,”薛英纵凑近其身,意味深长地望了前者一眼说道,“难道您忘了我长安城内仍有两万军士,且皆是身经百战的精兵良将。” 昭宗李晔先是没反应过来一阵错愕,但再看到前者异样神情,显然明白了其所指何意,全身一震,瞪大双眸不可置信。 薛英纵微微颔首,“臣有一计,进可夺兵北上拒敌,退可留屏障于长安保陛下于非常时期。” 昭宗已不知如何开口,说些什么了。 “此计名曰…”薛英纵抬眼直视昭宗,“偷天换日。” 次日深夜,唐都城长安内,虽有人草木皆兵,但亦有人夜夜笙歌,纸醉金迷,觥筹交错。 某座府邸内,油灯明晃,管乐四起,好生热闹非凡。 数位将士模样的男子围着桌子,痛吃狂饮,正座上之人已是酒意入脑,满面绯红。 “哈哈,朱将军,如今在皇城内,你可算得上是与薛家那将军齐名了!” “是啊是啊,薛将军掌管六军十二卫,您有两万宿卫军,可谓平分秋色,在长安城内亦是说一不二啊!” 阿谀奉承之声,由周遭传向那正座上的将领。 此人模样三十上下,满面胡茬,粗犷之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