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七章:山野农夫 (第2/2页)
外修行,去了好多地方,才明白以前自己只不过是活在小麻烦里,现在才知道原来生活的麻烦远比想得要大。” “再多半句废话,老夫便杀了你。”冯胜并不是一个有耐心的人。 “十年前,三仙岛之一的瀛洲岛主,死于非命。”傅灵松语气一转道。 冯胜的眉头,明显地皱了皱。 傅灵松擦拭了下嘴角溢出的血渍接着道,“江湖中只有传言说前辈您前往渤海之滨办事,重伤归来,那么到底办得什么事,如果伤不是返途中被那外来剑客所伤,又是在哪里?” “你已经调查到了这种地步?真是了不起,那么…”冯胜的语气平静,不知其现在的心里在想这什么,“你得出的结论是?” “贫道没有结论,有的只是假设与推断,”傅灵松平日清闲,闲得花了数年时间走遍中原,更是行出中土去了好多地方,甚至更远,傅灵松眼神微瞪道,“前辈的伤根本就是伤在三仙岛,与瀛洲岛主之死有关,而所谓的渤海之滨办事,其实是更靠东方的三仙岛,贫道虽不知为何,但是前辈您似乎与其余岛主达成共识,将瀛洲岛主之死嫁祸给了那个外来剑客,他便是来自瀛洲!” 短暂的沉寂过后,冯胜开口道,“你是想说…是老夫杀死了瀛洲岛主,再嫁祸给那个所谓的外来剑客?” “初时贫道也的确这么想过,不过…”傅灵松微微摇头,皱眉道,“今日与前辈一见,似乎并非如此。” “哦?何以见得?”冯胜道。 “依前辈的武功造化,和脾气秉性,绝非适合暗杀的人选,要杀便会轰轰烈烈的走正门杀个痛快,便好像今天一样,做完后更不会嫁祸给他人。” 傅灵松说得不错,便好似今日,冯胜要的是罗誉一人,更不怕别人知晓,来得光明正大,虽然出手很重,但是却未死一人,以他的功力,绝对可以不留一个活口,免得有人离开将这件事张扬出去,所以傅灵松觉得,冯胜不会将自己做的事栽赃给别人,不过他想不通的是… “可是前辈您为什么要散出消息,说当年是那个瀛洲剑客打伤的您?”以冯胜之性格,让天下人知道他被一个后生晚辈打成重伤,这是绝不可容忍的,可是他如此做,究竟是出于怎样的目的? “哼,故作疯癫的小子,既然你这么聪明,不妨再猜猜。”冯胜对眼前的道士,难得地升起了一丝兴趣。 “…三仙岛有自己的规矩,没有岛主的首肯,岛中弟子绝不可擅自离岛,更不可踏入中土招惹是非,而瀛洲岛主一死,那位剑客才可离岛来到中原,而据贫道打听,他似乎是瀛洲岛上百年难遇的一位剑术奇才,岛中人称其为‘剑痴’,虽然天赋极高,但似乎比我家的三师弟更难管教,一心想来中土收集名剑,完成什么‘绝世功法’,只不过有老岛主在,他一直无法离岛,可是在十年前,瀛洲岛主猝死,他便借机来到中原,”傅灵松语调一转挑眉道,“可是偏偏这么巧,前辈您在同一年去了东方之地,世人只知道前辈您功法了得,但是并不知道到底有多厉害,更加不知道三仙岛内岛主的功力去到什么地步,那位剑客近年被江湖熟知,其功力了得,但是在贫道看来,他的功力并不足以击杀瀛洲岛主,也无法重伤前辈您,所以…” 傅灵松的语气沉了下来,“要么是前辈您在杀死瀛洲岛主的时候身受重伤,事后索性将一切推给趁机离岛的‘剑痴’,不过贫道怀疑‘方丈’与‘蓬莱’的人会不会真的这么蠢就买账,那么…” 傅灵松的语气渐渐凝重起来,“另一种可能便是‘渤海之滨’至‘三仙岛’之间,的确有大事发生,此事已严重到三仙岛无法应付,要中土武林伸出援手,从武林至尊的麒麟山庄派出冯胜前辈您亲自去,便可看出这件‘大事’的严重性非比寻常,而在办这件所谓‘大事’的过程中…瀛洲岛主离世,前辈您重伤而归。” “那么…”冯胜淡道,“你觉得哪种可能更大一些呢?” “贫道不知,今日之前,贫道以为后者的可能性会大一些,可是如今见识到了前辈的本领,实在难以想象会有人的功力足以在打伤前辈的同时,还击杀了一位三仙岛岛主,所以…”傅灵松无奈地摇了摇头道,“还是要请前辈作答了。” 嘴上虽然这样说,但是傅灵松心中其实已有了答案。 如若当真是冯胜先杀瀛洲岛主,再推给紫衣剑客,那么必不会留傅灵松活口。 冯胜不说,只是难得的哼笑一声,便转身走开, 打伤冯胜,杀死瀛-洲岛主的人到底是何方神圣? 是一个人,还是一群人? 不论怎么样,都是一股可怕的势力。 而‘麒麟’出山后,首先教训的是与任天啸有关的‘三清教’,至于下一个是谁,还无从得知。 ………… 在汴梁城南部的一个小村庄中,村民房屋内正烧着柴禾,顺着烟囱冒烟。 在其中的一户民屋内,一个庄稼汉正拿着管子吹着炉灶,炉灶里的柈子燃了起来,呛得庄稼汉也别过脸去咳嗽了几声。 屋子里很暖和,还有着nongnong的面香,灶台上该是蒸着馒头。 温暖舒适的火炕上躺着一个孩子,小孩身下是烧得火热的火炕,身上是厚厚的被子,出了许多汗。 已不知道有多久没睡得这么舒服了, 小孩便是戒嗔。 睁开双眼,看着简陋温馨的土房,手掌不禁摊开放在炕面上,如此温暖。 从脚心到后背,戒嗔已暖到了心里。 “这…这是哪…我死了么?” 戒嗔心里想说话,可是嘴上却发不出声音。 身上被子的重量好像都压得他动不了身一样。 “呃…” 过了一会儿,庄稼汉那满面胡茬的脸映入了戒嗔的视线内。 这个汉子的年纪倒是着实有些轻,顶多也就三十岁,可能是因为耕种的原因,皮肤是健康的小麦色,长得还十分精神。 “呃…”戒嗔想说话,却是怎么也发不出声。 “小家伙儿你先别急着说话,你现在身子还很弱,躺在被子里发发汗,过会儿我打二两米酒,给你搓搓就好。” 古时候,小小的感冒发烧和伤口感染是十分常见的死亡原因,抗生素也只是在近代才被医学界研发出来的。这就使得民间有了许多自己的土方法来应对。 许多人认为发烧是单纯的体温升高,首要的是将湿毛巾盖在额头上来降温,这一点是大错特错的。 发烧的原因恰恰是对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措施,通过将体温提高来杀死体内的病毒,学过生物的朋友都知道,低温可以使细胞失活,而高温则可以杀死细胞。 大部分病菌是无法在体温达到三十八度到四十度之间存活的。 而农夫所做的,正对了这个路子。 戒嗔躺在火热的火炕上边,又盖着厚厚的被子,热量一点都没有浪费,戒嗔的身体现在已经guntang了。 而对抗病魔,单单这样还是不够的,这个时候需要强大体能才经得起这番折腾。 体能来自最基本的两项保证… 充足的睡眠和食物摄取。 戒嗔长途跋涉行至汴梁,却没有得到片刻的休息,也没吃好饭,身体本已十分虚弱,加之在寒冬末尾的街头露宿,对于一个缺乏睡眠和食物补充的孩童,生病已是必然。 最终虚弱的他倒在了汴梁城外的一处郊野。 此一场大病,戒嗔想要痊愈,单靠这些土方法是远远不够的… “草…草药……” 戒嗔此刻脑袋浑噩,烧晕了头,根本无法思考,亦讲不出话,要吃哪味药材…… 浑然不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