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文艺大会 (第2/2页)
见扭头冲着家里人做了个鬼脸,一溜烟跑到家长身后待着。 有了小男孩这么一闹,众人也放开了,就见一个文人走到那纸箱前,冲四面的众人拱手,说道:“诸位,献丑了。” 这位文人抽到的是团圆,于是就写了一首带有月亮的团圆七言诗,颇为不俗,引得众人称赞。 儒家君子苏清歌还点评了两句,惹得众人羡慕。 苏清歌称为君子,诗赋等方面自然不差,不光肩负文道,也修武道。 这时,钟焉放下茶杯也站起身来,淡淡道:“钟某不才,也像体验一下,不知可否?” 此言一出,周围所有的目光都齐齐看向钟焉。 顾清寒美眸之中亦是闪过一丝诧异,她一直在默默关注钟焉。 在场所有人都投来了不信的目光。 你钟焉武道就有如此成绩,难不成在文道上也能大放异彩不成?也没传出你会诗赋这一方面的消息啊。 “当然可以,没想到钟神子也会诗赋。”苏清歌开口道。 在苏清歌心理认为,他不崇拜任何武道奇才,他只崇拜能在文艺上大放异彩的人。 钟焉面不改色,伸手从纸箱里拿出一张纸条,只见上面写着边塞二字。 法海此刻看着钟焉,先前被钟焉随手打飞,丢了脸皮。 此刻他心中充满愤恨,绝不相信钟焉能短时间内写出好诗词,内心期盼着看他出丑。
钟焉未成思考,片刻之间便提笔写下。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这……太壮阔了!圣人一般的胸怀啊!” “反复琢磨,如画在眼前,不,是如实景就在眼前,月出天山,行于云海,长风吹来,简直就是在眼前一样!” 一个世家子弟兴奋地反复道:“来对了!来对了!来对了……” 钟焉低着头,把古诗后面的内容写完。 汉下白登道,魔窥青湖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至此,诗成。 苏清歌看着钟焉写的诗,立刻激动道:“这一首的前四句则气势磅礴而景色壮丽,前者如大儒于海边赋诗,后者如兵家大元帅立于塞外赏月,绝!” “最后四句是真心写给将士的,他们在边关的月下,想着家里的亲人,在相同的夜晚,他们的妻子也在家里昼夜叹息不眠。” 苏清歌评价着,此刻他眼中的钟焉是那么的高大。 文道之人痴迷地低声吟诵这首诗诗,或者低声讨论称赞,或探究典故意境。 有了钟焉这一首好作品的开头,此后文人或学子们陆续上前作诗,有的快有的慢,较慢的就拿了小主题就去一边思考,在一刻钟内赋诗即可。 不多久,苏清歌上前起身抽出纸条,主题乃明月。 苏清歌思考片刻,提笔书写。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一位儒家大学士道:“此句可传千古。” “这个生而不是升,有孕育、诞生之意境,妙! “一句天涯共此时,道尽中秋夜众人期盼团圆之象。” 金陵书院院长也赞道:“好诗!前两句半景半情,情景合一。后面几句如同故事一般,把思亲之举动娓娓道来,犹如就在眼前。” 书院院长又问道:“不知各位还有没有灵感继续作诗?” 此话一出,大厅之内便安静了下来,众人都以绞尽脑汁作出一首诗,却还是没能打动金陵石碑,就没必要再上去作诗了,倒不如等下次再来一试。 看着众人都不愿再上前一试,金陵书院院长心里暗自叹气道:“哎,这次又没有能打动石碑之人…” 就在众人沉默不语之中,钟焉打断了大厅内的沉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