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所谓治世之能臣 (第2/2页)
,毕竟是第一次做这种事,底气多少有点不足。 “那他就会发现一些不妙的东西了。” 徐嘉树的语气很是遗憾。 “什么东西?” “真相。” !!! 振聋发聩!简直振聋发聩! “且等我一下”,桓阶一路小跑,很快拿来了一叠纸,像个小学生一样坐在徐嘉树对面,“子茂继续说,我记下来。” ...... “咳咳”,徐嘉树清清嗓子,尽显大师风范:“伯绪还有什么想知道的?” 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在传授什么不得了的屠龙之术呢。 “嗯......”桓阶沉吟片刻,“左丞这关好过,但要是被那些评为下等的州郡不服气怎么办?” 上计吏不仅是年终才有,平时也承担着在雒阳与地方之间传递信息的任务,考核为下等的州郡是完全有可能发起抗辩的。 “伯绪啊”,徐嘉树语重心长地问道:“你和这些太守有仇吗?” 桓阶摇摇头,“没有。” “那你打算徇私舞弊吗?” 桓阶更用力地摇摇头,“自然是不打算的。”
啪! 徐嘉树猛地一拍手,“那不就结了,你既然是凭自己的标准定的考核,又没有私心作祟,别人凭什么不服,说话要讲证据的!” 对吼,有道理啊。 非要找的话,本来也是有证据的——把往年的上计账簿拿出来对比一下,说不定能证明施政成绩有进步,可惜南宫之前遭过兵灾,许多典籍资料都被烧掉了,这下死无对证了...... 桓阶表示很遗憾(bushi)。 “那若是其他曹的尚书觉得不妥该怎么办?”,他又问道:“尤其是吏部曹,个个无比难缠。” “吏部曹?他们很拽吗?” “掌管官员选拔,兼管祭祀”,桓阶认真地回道:“虽然不知道拽是什么意思,但确实很厉害没错,他们历来很看重每年冬课的考核结果。” ...... 原来是吏部天官,打扰了。 “伯绪,我问你件事”,徐嘉树的思路运转地飞快,“若良臣治下民不聊生,而庸臣治下路不拾遗,负责选拔官员的吏部曹该怎么办?” “怎么会......” 桓阶刚要辩驳,却愣住了。 这话听起来荒谬,可却是眼下大汉很多地方的真实写照。 年年有大灾,岁岁有人祸,边境州郡饱受异族sao扰,中原腹地也好不到哪里去,当初黄巾之乱遍布十一州,竟然是冀州、豫州和青州这三个人口稠密的大州情况最为严重。 难道这些地方的太守就全是中饱私囊,不思报国的jianian臣,佞臣? 说不过去的。 见他无话可说,徐嘉树慢条斯理地继续道:“良臣未必政绩好,庸臣也未必政绩差,吏部曹说他们看重考核结果,不过是为了方便他们把责任甩给三公曹而已。” 难道真是这样? ...... 桓阶突然发现,自己眼中原本无比庄重的上计考核其实不过是一个虚伪的过场,左丞也好,同僚也好,都在敷衍了事罢了。 “可尚书台的职责不是管理国家吗?” 他不甘地问道。 “是统治” 徐嘉树纠正道,“尚书台的职责只是统治国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