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你们了,让朕当个昏君吧_第一百零四章:偏袒jianian臣,来自孙克俭的背刺【求月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零四章:偏袒jianian臣,来自孙克俭的背刺【求月票】 (第3/7页)

    现在,陛下居然要让儿子去指挥一场两国之战?

    虽然知道高阳国,对于大魏来说算不上威胁。

    可儿子,连一点经验都没有啊。

    “这...”

    宋公文也急了。

    这可是真正的上战场啊,完全不是闹着玩的。

    当即,他思考是不是再进宫一趟,让陛下收回成命。

    但很快就否定了这个想法,因为知道,只要陛下决定的事情,那就不会改变。

    所以让儿子退下来,根本就不可能。

    怎么办?

    宋公文不知道,有些欲哭无泪,想了想,最终直接转头,又一次上了马车,赶往兵部,看能不能追上儿子,虽然知道种几率并不大。

    而正如他预料的那样,当到达兵部的时候,就被告知。

    因为有陛下手谕,兵部不敢怠慢。

    很快就写完了文书。

    而后宋鸿志拿着文书,与兵部的人,一齐离开了。

    听到这个消息的宋公文,顿感无奈,明白追是不可能追到了,只能坐在旁边唉声叹气。

    兵部的人对此完全没办法,毕竟是内阁大学士,又是国丈,身份不同,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说。

    最终,兵部尚书林远松也来了,看到这一幕后,当即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安慰宋公文,说陛下不仅只是任命宋鸿志为辽镇指挥使。

    同时还在各地,调集了几位能力出众的将领,从旁辅佐。

    加上辽镇本身的将士,只要不胡来,就出不了问题。

    宋公文闻言后,也稍稍宽心。

    若是有这些人在,倒是不用太过担心。

    即便自己儿子在怎么爱惹事,但好歹有人管着。

    只不过他心中的担忧还是没有减少,因为辽镇毕竟要打仗了。

    但没办法,现在什么都做不到,只能祈祷,亦或者以自己的身份,多关注关注。

    当即,宋公文也不继续留在兵部,而是乘着马车离开,家里还有夫人等着自己需要宽慰呢。

    另外一边,林远松则陷入了沉思之中。

    对于宋鸿志,他也是听说过的。

    一个有名的纨绔子弟。

    起初,他也不理解这个任命。

    感觉陛下是不是把两国之战当儿戏啊。

    但看到几名副将的名单后,也才放心下来,有这几人在,面对高阳国肯定是足够的。

    当然,他心中还是有些疑惑,既然陛下要打出中原之主的威严,为什么只派了一个宋鸿志去,难道不会弄巧成拙吗?

    可在经过细细思考后,林远松就明白了,这是给小国舅镀金呢。

    毕竟只要对朝廷高阳国之战获取了一些战果。

    那功劳必然是宋鸿志的。

    再结合近日,陛下又是提拔宋公文来看。

    这是陛下,想要在朝廷,培植属于自己的势力啊。

    不过林远松觉得这是很正常的。

    新帝登基后,怎么又能没有自己的人呢?

    当然,这些话他不会说出来,只是有些担忧朝廷对高阳国之战。

    想着只要不输,那也就没什么了。

    旋即。

    林远松转身,回到了兵部。

    两线作战,各方面都需要他这个做尚书的去协调,绝对不能出任何问题。

    因为宋公文没有提前得到消息。

    宋鸿志还是走了。

    连夜骑着马带着一群人走的。

    本来此事,并没有任何人关注,但在第二天,当兵部传出消息,小国舅爷被陛下任命为辽镇指挥使,即将主导朝廷与高阳国之战后。

    一时间,无论是朝廷官员,还是京师的百姓,都在议论纷纷。

    所有人对于这个任命都不理解,且抱着怀疑的态度。

    他们觉得,即便高阳国不过是大魏的附属。

    但怎么也是一个国家。

    这些年来的国力也算不错。

    若真要开启大战,怎么也应该派一个不错的将领前往吧?

    现在,居然让一个乳臭未干、且在每个人眼中都是纨绔的少年去。

    这仗要怎么打啊?

    不过,对于朝廷向高阳国开启大战的事情,百姓是偏向于支持的,因为兵部传出的消息中,也述说了此次开战的理由。

    在很多百姓的眼中,高阳国不过是附属国,这些年来不知受到过大魏的帮助。

    现在居然趁着北境局势混乱,想要敲竹竿,自然每个人都义愤填膺。

    认为一定要给个教训,让他们知道什么才是中原之主。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虽然不满宋鸿志的任命。

    但心里还是期待他能打赢的。

    至于朝廷官员。

    尤其是御史台的言官们。

    却又觉得该是上折子的时候了。

    认为宋鸿志,不适合作为辽镇指挥使,还直接节制五万兵马。

    要知道,当初老侯爷之子,前镇北大将军,也是从一小卒做上来的。

    现在这小国舅爷,凭什么直接主导朝廷与高阳国之战。

    甚至有些御史,更是讲话说的非常严重。

    说什么本来此战是必胜的,可让宋鸿志去,那结果就不一样了。

    不过,其中有一部分御史觉得上了折子也没用。

    你看近段时间以来。

    陛下哪次听了御史台的谏言?

    当然,作为御史台的官员,存在感还是要体现的,这也是他们的职责,至于陛下听不听,那就与他们无关了。

    就如此,一道道奏折,再一次涌入内阁,飘向御书房。

    不过最终,还是放在了赵灵瑛的桌子之上。

    此刻的瑛贵妃也相当无语。

    从自己接管奏折以来。

    大事没几件。

    可这弹劾的奏折,几乎是每天都有。

    而且大多数,全部都是针对宋家父子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