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一章遗梦泽-入境 (第1/2页)
山中青草色,人间芳菲尽;
悲风动烟韵,自此身已归。
好在金道士除了叹口气之后,到是什么都没有说,不像之前徐海遇到的,那简直就是上到九天,下到地府无所不能,无一不通。
领队把双方介绍了一遍,也把徐海的用意在路上大致和金道士说明了一下,正式认识之后,金道士也就问了问他的基本信息,把学习的时间和费用都告知之后就走了。
徐海办完了入学手续,教完所有的费用,跟随整个禅修班学习。
徐海几乎没有任何的基础,他上课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老子所著《道德经》手抄十遍,诵读百变,道德经全篇五千多字,是从盘古到伏羲氏在到老子的集大成者,所写文字用现在汉语去解,初读之人极难领会。
徐海手抄和诵读之后极难领会,又去找金道士,话里话外都在问有没有什么更好的类似于建功德之法,金道士也不理他,只是问他经书抄的怎么样了,背诵的怎么样了,徐海一五一十的说了。
金道士就问道:“甚爱必大费,多爱必厚亡,如何解。”
徐海虽然抄了许多遍也背诵许多遍,但是其中含义去不甚了了。
“即入红尘非可得,难得出事有静修,心有尘埃,拂之不去,静修无用啊。”金道士叹道。
“老师,并非我记挂着世间名利,而是我往日所做,种下的祸根,如今追悔莫及,不可自处。”徐海见金道士叹气,观对方的神情肯定是对自己不甚满意。
金道士说道:“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万事都有法求道,由心定、由心求、法有万象心定方可事明,往你心里深处追问,心之所求即你之所往,罪与错,功与过,有为与无为,一切有终,终又是始,静心、自审、自渡。”
金道士拍了拍徐海的头顶,拂了拂徐海的后背,看到徐海的眼睛有些空洞,也不多做打扰,任其出神。
徐海在观楼台的这些日子里,用行尸走rou来形容他那是过于贬低了他,其行为举止与行尸走rou也差不了多少,除了通常的吃喝拉撒睡的需求,要么抄经要么出神。
这不金道士走到他的跟前,他都没有一丝察觉。
金道士至从和徐海见过面之后,就格外留意他,道教看人自有一套自己的方法,不看皮不看骨,看得是内在的气象。
金道士第一见徐海的时候,他的气象是往下坠的,尘世中人非有大难者不会开悟,也不会求佛参道了,佛渡有缘之人,道易通万事,给人一份净土,向心一分善念。
金道士问正在出神的徐海:“在想什么?”
“死就是生,生就是死。我很想知道是什么意思。我非常想知道是什么意思。”
“执念于生死,哪我问你一个问题,你相信一次生死论,还是数次生死论。”
徐海茫然的回答道:“我不知道,我们从出生受到的教育就是死就死了。”
金道士追问道:“你希望是哪个?”
徐海依旧茫然静默不语。
“我问的是你希望的,希望可以是念想可以是愿望可以是妄想。不是要你肯定是哪个?”金道士继续追问道。
“我现在希望是数次生死论。”徐海悠悠的开口,这是他真实的希望。
“那么你希望是数次生死论了,我们也告诉你生就是死,死就是生,你又该如何解答呢?心里所想就是心之所愿,心之所愿就是心之所信,心之所信即是事实,一个人的生死自己不能做主,但是面对生死可以超脱开来,这就是顿悟了。”金道士看徐海又出神,此次他的眼睛里面不在空洞而是有了火光。
“一部道德经,说尽天下事,万事从道而来,从道而去,道生万物,万物而灭,又归于大道,人生循环如八卦之图,万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此时生彼时灭,阳间生阴间灭,阴间灭阳间生,人是有灵魂的。”
徐海听完金道士所言,并非当下顿悟,但有此言者使其心中要灭的火焰浇上了一点燃料,立即起身向金道士行了参拜大礼。
金道士也坦然收下:“第一次见你,就知道你郁结难舒,也每日给你在法坛前做了五供,道门没有对错功过之分,只有进修之别。你可在这里静心修行,不要多做他想。”
徐海听闻金道士所言,自不会占道门便宜,当下给道门捐赠一笔供奉,也把倩倩的牌位交由金道士多多照拂。
在此修行的日子是徐海这几年最轻松的时候,将一生尘埃都付与了修行中,不知不觉日子已经过了三月,一头的短发此时已经及肩,胡子已经可以蓄的能编小辫了,来时的衣物也变成粗棉布衣,往日的白皮已有了黑色。
这天好久没有想起的手机响个不停,徐海一看是董成来的电话,刚刚接起就听到董成的大嗓门:“你在哪呢?这边有一个好的方案能够治疗木子的,你赶紧回来,我带你去看看,我也把这个事情告诉了姐,姐也找人问过了,也觉得可行,我把他们的方案发到你手机上了,你仔细看看,赶紧回来啊。”
徐海打开董成发过来的方案,仔仔细细把每一个环节都翻看了一遍,甚至把之前为给木子看病做的笔记一一拿来对照,越对照越觉得这个方法可行,徐海无法按耐住自己激动的内心,又努力克制自己不要去幻想,无论这个方案会是什么结果,他都要一步步的去执行,一步步的往前走。
拜别的金道士,给他留下了未来五年以内的供奉,也和金道士许诺,无论五年以后自己还能不能存活于世,都会有人每年打一钱到这里的账户,作为倩倩和道门的供奉。
金道士笑而不语,还是帮他打理了一些道门物件,助其随时修行:“往事不究,自此唯道善始而善终。现在我在问你,对于你的父亲,你如何看待?”
徐海看向山门外的远方:“这是他的困顿,他心中男女之别,自天地开启,本就没有之事,只是后人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