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突然多了一种血亲 (第2/2页)
性。 这项功能应该是搭配着干预血亲进化一共施展的。 简单的来讲,就是元能够提前从进化图录中知道,在他在动用了进化图录为血亲进化后血亲会变成什么样。 这项功能甚至还能够用在元自己身上。 话说回来。 元在想清楚了当前的变化之后,立刻就对进化图录中出现的那些从未见过的陆地生物进行了一个分析。 元想要知道什么样的身体结构才算是符合一个陆地生物的结构。 由此,元可以进一步完成陆行者的进化。 毕竟这些陆行者在进入到陆地之后,就和自己一样了,全是趴着的。 太单一了。 若是那些陆地生物爬上树了,自己的血亲们该怎么办? 难道靠着缠绕者那聊胜于无的爬树能力吗? 所以陆行者势必是要进化的。 正好现在还有这种能够提前知道血亲会变成什么样的功能。 而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对比之后,元也发现这些陆地生物与海洋生物的不同之处。 很明显的一点是,由于陆地生物并不像海洋生物这样有着海水浮力的支撑,所以他们的体型在严格意义上来讲,并不像海洋生物这么“浮夸”。 虽然陆地生物的“只要能够动起来”的进化指导思想和海洋生物“只要能够飘起来”的进化指导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是本质上来讲,在海水里飘起来还是相对轻松的。 所以海洋生物能够像球豚那样长成一个球型,也能够像宽鳍鱼那样长成一个扁平的形状。 甚至更有极端者如棘皮动物那样的,在海里不飘,就是爬。
总而言之,飘起来的cao作难度在海洋中并不大。 但是陆地生物动起来的cao作还是相对要具备一点技术性的。 毕竟在动起来的时候总不能是以头抢地的那种。 爬行鱼的结构其实就是一种明显的陆地生物躯体构造。 就是鱼头鱼身配上四肢显得比较怪异。 但要让这群家伙以这样一套配置在陆地上奔跑,完全是可行的。 至少重心这个结构不会让爬行鱼们跑着跑着来个平地摔或是四脚朝天。 元在进化图录中见到的这些生物的躯体构造,总的来讲都是适合奔跑的。 尤其是最新加入到族群中的族群血亲。 这种以两条健硕后肢为主要身体支撑结构以及奔跑结构的生物,虽然看着两条腿奔跑的速度可能比不上四条腿的奔跑速度。 但是架不住人家两条腿长啊! 这一条能够达到1.5米的长腿,在快速奔跑的过程中一步就能够跨出四五米距离。 甚至由于还有一条修长的尾巴帮助平衡整个身体的重心,这种陆地血亲还能够在奔跑中做出各种急转弯之类的行为。 除此之外,元还找到了另一种生物。 这种生物虽然也是四肢着地吧,但他们的四肢都属于那种修长型的四肢。 而且身体也没有元这样的粗壮。 身体与四肢之间的比例看上去相当舒服。 他们的身体并不高,看上去顶多就是1.5到2米左右的高度。 躯体结构主打的就是一个协调。 这也让元想到了族群当中的一种生物――斑猎犬。 联想到斑猎犬的奔跑方式,元大概能够猜测到这种生物跑起来会有多快了。 与这些陆地生物相比,元看似2米多高,但实际上从这家伙的四肢和身体之间的比例来看,元的腿就是小短腿。 跑起来主打一个扑腾。 真的想要达到足够快的速度,元的体型以及奔跑方式确实不合适。 由此,元也想到了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那就是自己的陆行者们是跑不过这些陆地生物的。 而如果元想要在陆地上逮一个物种加入自己的族群,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元抓不住他们。 天知道陆地生物们为了奔跑的更快一些而做出了怎样的努力。 即使元能够控制族群血亲的进化,但是那些体长6米的陆行者们显然是不适合那些修长四肢的。 先不说这些四肢能不能够支撑起陆行者那庞大的身躯吧,即便能够支撑起来,过于长的身体也会导致奔跑的速度被拖累。 而且奔跑的姿势同样是一个极大的问题。 6米长的身体以及过于粗壮的尾巴,让陆行者们天然的失去了如斑猎犬那般奔跑的能力。 元需要一个合适的进化方案。 思前往后,元最终将目光放在了那个最新的族群血亲身上。 强壮有力的后肢,或许能够成为陆行者们奔跑起来更快的进化方式。 只是,该如何进化,以及进化的具体方案是什么,成为难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