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83章雷峰塔,太平:今日实在太冷清了 (第1/4页)
时间,很快进入9月份,东北的天,凉的早,已然有些凉爽了。 金州城,终于在朱玉宏和孔孟尝的督造下,彻底完工了,整个城墙,高4丈,周长40里,在整个东北,算是一座大城了。 在城外南面,有一处天然的良港,战船可以自水路,一直行驶到金州城下,金州城,专门设有一个巨大的城门,里面是个瓮城,专门用于战船出入。 自从和”朝”鲜,签订了盟约,一个月来,南北”朝”鲜,相对平静了很多,双方的边境贸易开启,大批”朝”鲜的特产,进入东北。 文清安排孔云明带着漕帮,在打通水上到南方通路、陆上到中原通路的同时,再打通到西域的通路,把东北、”朝”鲜的特产,运到九州各地。 不过,盘踞台湾的倭寇,越来越猖獗,本来可以走水路直接运往南方的特产,只能先运到山东郡,再走陆路,运往南方--- 随着东北经济的发展,内地民众闯关东空前高涨,东北,也实现了各民族的融合。 文清下一步的打算,是尽快,在东北寻找铁矿,银矿,铜矿,这几种矿藏不找到,始终从中原运输过来,东北的命脉,还是抓在皇帝手上!这个任务,在完成金州城建设后,就交给了大舅哥朱玉宏和魏直成了。 ########## 大汉帝国内部,新皇帝,已然基本掌控了中原的局面。 少林和武当方面,在先帝4大隐卫前往东北后,又为皇帝,配备了新的4大隐卫,实力都不弱,两个6级强者外加两个5级强者,同时,安排空闻大师,坐镇洛阳白马寺,直接护卫皇宫安全。 洛阳5军,西北军,北方军,已然完成了人员的补充,加上西南军和各郡的郡兵,皇帝手上,有40万常备部队,其中,有26万精锐。 西蜀的南王,也没有起兵造反的迹象,倒是在独孤如严到达西蜀后,加紧练兵,兵力,也迅速恢复到5万。 但是,文清和张良、诸葛、魏直成等兄弟分析,现在不开战,不意味着就能一直相安无事,也许明年,也许后年,这内战,恐怕早晚要打起来…… 一旦打起来,因为有安乐公主的关系,有之前和南王的关系,和独孤家的关系,文清在内心中自然是想帮西蜀,但东北与西蜀之间万里迢迢,自己就是有心想帮,也帮不上多少忙啊! 挥师入关,牵制北方军?那大汉帝国岂不是变成了遍地开花的窝里斗了? 这只会让亲者痛、仇者快,大汉帝国周边的契丹、蒙古、西域、西夏还不乐开花了? 到那时,不用这些胡人国家出手,先帝傅君峰在世时苦心经营的强大帝国,就要土崩瓦解了。 到那时,这些胡人国家只要出动铁骑收获胜利果实就可以了。 到那时,大汉帝国的万里江山,就要被周围的群狼瓜分了! 唉!所以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不但不能主动进攻北方军,还得协助北方军监控契丹、蒙古铁骑的一举一动,避免对方火中取栗,从中牟利。 西域方面,8个较大的部族,有1个盘踞在乌鲁木齐附近的部族,已然被鲜卑族慕容氏,统一起来,族长慕容垂,40多岁,武功刚刚过了5级初阶,是铁木陀的关门弟子,娶的是契丹大汗耶律德方的meimei为正妻,所以说,耶律霸和慕容康复之间,其实是姑表兄弟,另外,耶律霸和李元吉之间乃是姨表亲戚,他们两个的母亲都是蒙古大汗铁托雷的meimei,这三个人互相套着亲戚,所以关系才那么好,甚至是一丘之貉、臭味相投。 另外一个吐鲁番附近的部族,直接掌控在白莲教手中,主要是西域铁氏和欧阳氏部族。 这样,白莲教在皇帝登基后,得到了大汉帝国的直接支持,在西域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先后掌控了2个部族,大有统一西域全境之势。 其他6个部族,西域靠近吐蕃的一个部族---在喀什附近的哈萨克部落,与吐蕃交好,靠近西夏、和蒙古的两个部族---柔然部落和匈奴部落,则分别和这两个国家交好。剩下3个部族中,在伊犁周围的突厥部落,在库尔勒周围的铁勒部落,在和田周围的呼揭部落,则相对保持中立。 而鲜卑慕容族本身就和契丹交好。 白莲教在孔家、朱家撤离部分产业后,和司马家、王家、赵家,瓜分了中原各地孔家、朱家原有的势力范围。部分孔家、朱家的产业,处于停滞状态--- ########## 江苏郡。淮阴。一个村子中的民房内。 “奶奶,我饿……”一个4-5岁小男孩的声音传来。 “孙儿乖,你爷爷出去找吃的了。”一个50岁出头的大妈,坐在家徒四壁的床上,看着怀中饿得皮包骨头的小孙子,不停哄着。 “老婆子,我回来了---”一个50多岁的老汉推门进来,一脸沮丧,手里拎着个口袋。 “就要到这么多?!”那大妈看着那老汉手中的小半袋米,失望道。 “各家都没有多少余粮了---”老汉无奈道,“你先给信儿熬点粥吧,等儿子和儿媳回来,看能不能换回更多吃的吧。” “好吧---”那大妈下了床,接过那半袋米,一边叹气,一边下去熬粥。 “省着点用……”老汉还不忘叮嘱一句。 “知道了……”那大妈一边生火,一边应道,顺便在锅中,加了不少野菜。 今年大汉帝国南方,遭受了50年不遇的水灾,百姓家里,颗粒无收,米价贵的离普,眼看着要到冬天了,这样下去,一家五口,恐怕熬不到明年春天了。 “爹、娘……”正熬着粥,一个20多岁,体格健壮的小伙子,背着半袋米,带着他女人,行了进来。 “换到吃的了吗?”老汉抬眼问道。 “就换了一袋米!”那小伙子泄气道。 “咱们家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了---”小伙子的女人低声道。 “官府也不放粮赈灾,先帝在时,绝不会出现这种情况!”那老汉绝望道,“这日子没法过了!” “我听说,村子里的人,在张罗着去东北,要不咱们……”那小伙子低声建议道。 “去东北?!”老汉心中一动。 “是啊!”那小伙子的女人一脸向往补充道,“听说飞天将军文清去了东北,现在是东北少主了,东北余粮充足,百姓生活富足,种田、找营生做都很容易!” “孩儿练过几年武,可以去参军!”那小伙子也一脸自信道。 “我同意!”那大妈端着一碗熬好的野菜粥过来,看着小孙子狼吞虎咽,三口两口就喝完了,赞同道。 “那好,把咱们家的牛牵上,一路上变卖了,应该能在冬天前,赶到东北!”老汉下决心道。 第二天,当一家5口牵着牛,带着可怜的几件衣服上路时,他们身边的村子中,已经有几十个百姓,也一同出了村子,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