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13章太平公主挂帅征南:随我击溃安南 (第4/4页)
拿下洛阳城,也去坐坐皇帝宝座,过过当皇帝的瘾! 就是拿不下帝都洛阳,是不是也可以拿下大汉帝国南面半壁江山,与大汉皇帝划江而治啊! 你看,这就是没见过世面,这就是井底之蛙的悲哀啊! 当他们发现情况不对劲,北面无数安南国士兵惊恐万状亡命逃回来时,就西侧那么一条狭窄的通路,他们也增援不过去啊。 况且,北面逃回来的安南国士兵很快将恐惧蔓延到南面整座军营,他们跟着也吓破了胆,能保住自己的命就不错了,哪还敢抻头过去增援啊。 这就是井底之蛙的特点,走两头的极端,顺境时整个天下都不放在眼里,逆境时卑微的性格又暴露无遗。 清远城下,一时间血流成河,边上那条河的河水都被染红了,后来那条河,连着5日红色不退,就被当地百姓更名为—红河。 这一奇特的场景,看得城头之上的那位守城主将和他身边的士兵面面相觑,越来越多的清远城百姓听到喊杀声登上城头观战,掩不住心中的兴奋,大声嘶吼: “太平!” “太平!” “刘洛丹!” “刘洛丹!” 从此,太平公主在大汉帝国南方各郡,威名远扬! 正在此时,安南国那些亡命奔逃的士兵更大的噩梦又来了,上万名跑的盔歪甲斜的大汉帝国步兵,从北面再次冲了上来,一开始听到厮杀声,还以为安南国的4万大军正在攻城,但很快发现不对劲,因为到处都是安南国的溃兵,清远城北门外已经变成了一边倒的屠杀,夜色中及其醒目,一身金盔金甲,胯下白马的太平公主带着2000多骑兵正横扫整个战场,那些郡兵立时兴奋起来,也顾不得喘口气,挥舞着兵刃就冲了过来。 奶奶的,看来来晚了,rou没吃着,总要让我们喝口汤吧?他们开始羡慕起那跟着太平公主来的3000骑兵了,大汉帝国军中传言果然不虚啊,跟着咱们太平公主打仗,就是威风啊! “别杀了,饶命啊,我们投降!我们投降!”无数安南国士兵用听不懂的语言跪地求饶,将兵刃高举过头顶。 已经没有必要再打下去了,结局不言而喻,当贵州郡、湖南郡、江西郡那三个将领率1万5千步兵冲过来时,主要的任务就是收缴那些投降的安南国士兵的兵刃,并把他们收拢到一起看押起来,而那些兵刃连这些郡兵都看不上眼,估计集中起来回头炼吧炼吧,能炼些铜板吧。 “吁!”连续冲杀了至少5个来回,连太平公主都有些发喘,胯下战makou中喷出重重鼻息,这才勒住战马,遥看那些已经向南逃的没影的安南国士兵,嘴角噙着一丝轻蔑的微笑。 安南,蝼蚁之国,居然敢犯我大汉,这就是下场! 她身后,此时还剩下1500名骑兵紧紧跟随着她,他们的身上沾满了鲜血,有他们自己的,更多是敌人的,他们紧握兵刃的手累的微微有些发抖,但他们却用无比崇拜的眼神看向他们的主将—金将军、白牡丹,太平公主! “大汉威武!” “公主威武!” 城上的数千大汉帝国士兵、百姓,城下的上万名士兵,一同欢呼,夜空中,不知传出多远。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太平公主高举烈焰刀,威严喝道。 “犯强汉者,虽然必诛!” “犯强汉者,虽然必诛!” “犯强汉者,虽然必诛!” 无数的士兵、百姓再次跟着高呼,都以自己是大汉帝国的子民而自豪,都为有一位这样的女英雄而骄傲! 当真是扬眉吐气啊! 此战,太平公主以3000战力低下的骑兵,破釜沉舟而来,击溃了2万安南国大军,俘虏了其中5000人,3000人落河淹死,1000人被水流冲到南面后,狼狈不堪从河水中爬了上来,别说,他们地处南方,水性还是非常好的,剩下9000人则被生生斩杀,从城北逃回城南的士兵,不足3000人! 战损比1:10! 此战,太平公主再次谱写了自己不败的神话! 九州大陆近30年的战争,万人以上战役中,能创造战损比1:10的,也就是文清率部收复台湾时创下的记录,不过当时文清手中的兵力和台湾倭寇人数相当,而且麾下是东北军数一数二的两个主力师—战神常羽春率领的正黑旗重装铁骑,和多睿衮亲自统领的正白旗铁五师,也就是重装陌刀师,那都是后来让战力强悍的胡人铁骑都闻风丧胆的铁血之师啊! 今日,太平公主率领的3000骑兵,不过是临时拼凑的郡兵,面对的却是10倍于己的敌人,能创造这个战绩,绝对可以名留九州大陆军史了! 当年楚霸王项羽巨鹿之战中的破釜沉舟,也不过如此! 而城南的那2万安南国大军,被吓得屁滚尿流,连夜向南逃窜,连刚扎了半截的营帐,刚烧开水的锅灶都不要了,清远城之围顿解,太平公主知道虽然重创了对方,但手下的郡兵早就人困马乏,连走路都打晃,根本无力追击,只好收兵入城。 随后,太平公主如众星捧月一般,在数万百姓和大汉帝国将士的夹道欢呼声中,进入清远城。 清远城,清远城--文清远离之城,小冤家,是不是因为你离得远,才让洛丹在这里一战立威?太平公主一边入城,一边心中暗叹。 ################################################## (作者的话1:总不能让太平公主在东南军中太清闲了,击退安南国入侵,是她军事生涯的另一个高峰。 施尊侯在现实历史中,是帮助清朝收复台湾的…… 施尊侯—现实历史中的施琅(1621-1696),字尊候,号琢公,福建省泉州府**县(今**市龙湖镇衙口村)人,祖籍河南固始,明末清初军事家。施琅早年是郑芝龙的部将,1646年(顺治三年)随郑芝龙降清。不久又加入郑成功的抗清义旅,成为郑成功的得力助手、明郑军的重要将领。郑成功手下曾德一度得罪施琅,施琅借故杀了曾德,因而得罪了郑成功,郑成功立即诛杀施琅的家人,施琅逃走,父亲与兄弟被杀。由于亲人被郑成功杀害的大恨,施琅再次降清。投降清朝后被任命为清军同安副将,不久又被提升为同安总兵,福建水师提督,先后率师驻守同安,海澄,厦门,参与清军对郑军的进攻和招抚,1683年率军渡海占领台湾。施琅因功授靖海将军,封靖海侯。1696年(康熙三十五年)施琅逝世。) 现实历史中的清远也挺有名--春秋战国时,清远地区属百粤。秦统一中国后,开发岭南,清远地区属南海郡、长沙郡。汉初,属赵佗称号的南越国。高祖年间(前206—195年)先后置桂阳县(今连州一带)、阳山县、浈阳县和含匡县(浈、含今为英德市境),均属桂阳郡。元鼎六年(前111年),置中宿县(原清远县一带),属南海郡。 许多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如唐代文学家韩愈,诗人刘禹锡,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南宋宰相张浚等文人雅士、墨客sao人都在这里留下了诗文、墨迹和碑记。连州又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据说汉代伏波将军路博德、南宋著名将领岳飞以及唐朝黄巢都在连州驻守过。) 大炳峄所著---《铁血柔情之大汉帝国》又名《天地十三珠演义》,全书共380万字,365章,章章精彩。 衷心感谢发布网站的大力支持!!!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