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丹心之大汉帝国十三珠_第351章厉兵秣马,皇帝十大罪状传檄天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51章厉兵秣马,皇帝十大罪状传檄天下 (第4/4页)

军平定了北方各国,已然腾出手来,何去何从,他不禁有些迷茫了。

    “报!”一个亲兵进来禀报。

    “何事?”李广抬头问道。

    “外面有两位故人求见!”那亲兵躬身禀报道。

    “故人?!”李广微微一愣,“走,看看去!”

    李广推门一看,就见一位两腿特别粗壮的汉子,和一个20岁出头的小伙子立在门外,见李广出来,那汉子微微一笑,躬身道:“见过李将军!”

    “原来是你?!”李广警觉地左右看看,一把把那个汉子,拉进营房,此人他在雁门关大战中打过交道,正是神行太保---戴宗,边上那个小伙子,他看着面熟,一时想不起来是谁。

    李广边走,边扭头对那个亲兵吩咐道:“你守在外面,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准进来!”

    ”诺!”那亲兵赶紧应道。

    “拜见大伯!”进了李广的营房,那小伙子纳头便拜!

    “他是?……”李广微微一愣,看向戴宗。

    “他是李天蔡将军的儿子!”戴宗介绍道:“现在已经是正黑旗一个师长了!”

    “你是成儿!”李广老泪纵横,一把扶起那小伙子---李自成,上下打量:“果然是跟蔡弟有点像!”李天蔡是李广的堂弟,当年战死在雁门关后,不久陕西老家就发生了饥荒,李自成随奶奶和母亲投奔东北,李广并不知情,一直以为他们都饿死了,时至今日,内心还有些愧疚……

    “我家大帅,让我过来传个信。”戴宗见左右无人,从怀中掏出文清的亲笔信,递给李广。

    “噢……”李广接过亲笔信,迟疑了一下,缓缓打开,就见上面大意:“李将军戎马一生,就是为了踏平草原,现东北军已经平定周边,希望能让出雁门关,助东北军匡扶汉室!”

    “我家大帅说了,李氏一族,李少卿战死在曲径关前,李天蔡战死在雁门关上,李将军雁门关、太原城数次大战,为大汉帝国建功无数,军中人人敬仰,他不想见到曾经并肩作战的双方,最后兵戎相见!”戴宗补充道。

    何止如此,李衮、李忠、李云、李立、李成龙等兄弟,都是为护卫文清而死,东北军中李家的人可不少,还有李逵、李应、李俊等人,李自成因为和李广关系最近,所以文清才让他随戴宗而来。

    “这……”李广内心挣扎了一下,听到文清如此评价自己,不由感动,况且自己修为突破5级初阶,还是得益于文清提供的玄阶内功心法,于是终于下定决心,正色道:“若东王能够取广庆而代之,我李广,愿听从东北军号令!”

    “好!”戴宗激动点点头,“李将军大义,戴宗不虚此行!”说罢,和李广又密议一番,这才带着李自成离开雁门关,回锡林浩特复命。

    ##########

    锡林浩特。文清大帐。

    “杨延禅同意了?!”文清冲急匆匆赶回的柴进问道。

    “不错!正如咱们之前所料,杨延禅很痛快就答应起义,时间就定在7月1日。”柴进喜滋滋禀报道。

    “太好了!”张良兴奋道。

    “嗯!只要杀虎口兵不血刃拿下,长城4000里防线,就不攻自破了!”文清满意点点头。东北军目前的力量,击破长城,当无问题,但北方军常年与契丹铁骑征战,战力强悍,东北军不知要付出多大代价,才能拿下一条通路,况且,如果短时间内不能拿下一个关隘,北方军各部增援上来,就是一场消耗战,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

    至于河北郡和北平郡的北方军第四军,他就没指望从那里打开缺口,那里毕竟有名将刘成裕在镇守,另外,还有大汉帝国的五大主力---龙骑兵。

    而第三军把守的6个关隘,因为他之前在第三军呆过,所以最有可能形成突破,其中,可能性最大的关隘,就是杨延禅把守的---杀虎口!

    因为,杨延禅之前派妻子柴美蓉和儿子宗保到东北,就释放了足够的信号!

    当然,如果雁门关的李广能让出雁门关,就更理想了,因为雁门关更适合大兵团向南推进,这也是契丹历史上几次南下,都通过雁门关的原因!

    几个人正兴奋讨论着,外面戴宗回来了。

    “怎么样?”文清见戴宗一脸喜色进来,赶紧问道。

    “戴宗幸不辱命!”戴宗躬身禀报,“李广将军同意起义!”

    “真的?!”文清没想到李广会如此识大体,自己一封信,就献关起义,他本身就是5级初阶强者,231师又是战功赫赫的部队,仅次于当年大汉帝国的五大主力,若是拼死抵抗,不知道要拉多少八旗将士陪葬。

    “嗯!李将军说了,他不想同室cao戈,愿随大帅一起,整顿朝纲!”戴宗详细把与李广的谈话,和文清汇报了。

    “看来,李广是降东王而非降大帅啊……”张良听罢,分析道。

    “不管降谁,拿下雁门关就成!嘿嘿……之前这雁门关,我并没有报太大希望,没想到居然两个关口都同意起义了!”文清喜不自胜,还不忘了表扬一下自己,“嗯,看来我的人格魅力不小啊,今后岂不是所到之处,望着披靡?!”

    “嘘……”徐士绩、多睿铎还比较老实,秦叔宝、张良、赵云几个兄弟,立时嘘声一片,连月牙儿都不屑撇撇小嘴。

    “嘘什么嘘……”文清有些不满,立时横眉立目,“你们这些家伙,就不会配合一下啊?”

    “好了,下一步咱们办吧?”张良笑问。

    “嗯!既然雁门关到手了,咱们自然是从雁门关,兵进中原了!”文清收起嘻嘻哈哈的模样,命令道。

    “嗯!”张良补充道:“兵进雁门后,咱们可以兵分两路,分别截断北方军第一军团和第二军团的退路,这7万北方军主力若是能解决,兵进中原,将没有大仗可打了……”

    “太好了!”秦叔宝、徐士绩、多睿铎等人,拍手称快,纷纷请战。

    “中原那么大,仗有你们打的!”文清嘿嘿笑道。

    ##################################################

    (作者的话1:传檄天下的皇帝10大罪状,前文都有介绍……)

    (作者的话2:斗智斗勇,攻心为上,要善于利用民心嘛。)

    (作者的话3:现实历史中,包括很多历史书中,都愿意把一个人写的要么是好人,要么是坏蛋,坏的一无是处,我不敢苟同,十恶不赦之人确实有,但绝大多数人都有两面性嘛--)

    (作者的话4:知道前面为何一直未让杨延禅到东北吗?他守着杀虎口可是有大用,文清一直留着这颗棋子呢!

    现实历史中的杀虎关古--称参合口。明朝为了抵御蒙古瓦剌南侵,多次从此口出兵征战,故而起名“杀胡口”。杀虎口及其南面的右玉城做为军事要塞,自古战火不断,特别是在明正统至嘉靖年间,先后多次被蒙古军队攻下来。但在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的一场战争中,守军却在左右无援的情况下,孤军奋战,坚守右玉城,长达8个月的时间,这在中国战争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历史上的“走西口”的故事就发生在杀虎口。后泛指出长城西部各口去内蒙古西部各地,去归化觅食求生。)

    大炳峄所著---《铁血柔情之大汉帝国》又名《天地十三珠演义》,全书共380万字,365章,章章精彩。

    衷心感谢发布网站的大力支持!!!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