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从站长开始_第301章 ARM架构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01章 ARM架构 (第2/2页)

nux的cao作系统,而且几乎所有的硬件系统都要单独构建自己的系统,与其他系统不能兼容,这也导致其应用软件不能方便移植,这一点一直严重制约了arm系统的发展和应用。

    让arm直接在性能上和x86系列硬杠,显然是不现实的。arm有意无意地选择了与intel不同的设计路线——intel持续迈向x86高效能设计,arm则专注于低成本、低功耗的研发方向。

    其实arm架构从一开始就没跟上过英特尔x86架构的前进步伐,arm架构慢慢抹平了两者间的技术差距时,英特尔早已在pc领域竖起了厚厚的隐形壁垒,光是软件兼容性问题,就足以让潜在用户们望而却步。

    那些应用开发商们不会对待英特尔的x86架构那样,为一款生死未卜的新处理器投入大量研发精力,用户如果想要采用新处理器,就必须忍受可选用软件匮乏的局面。

    不只是arm,其他所有risc架构的处理器,都从未在pc领域对英特尔形成过真正的威胁。英特尔的处理器从来不是在技术上领先的,相反在很长一段时间,英特尔的每一款新cpu都被业界批得一无是处。

    但英特尔凭借向前兼容这一个优势,就免去软件开发商从头研发的成本,硬是靠着所有人口中落后低效,应该被扫进历史垃圾堆的cisc,在pc领域横扫了所有竞争对手。risc架构根本无法在个人pc领域立足,最后只能转战工作站和服务器领域。

    虽然依照前世原本的发展轨迹,用arm和英特尔的x86去硬碰硬,前途一片灰暗。白子睿却偏偏不信这个邪,因为他明白前世的arm之所以在pc领域无法立足的原因。

    acorn公司的财务状况一直很糟糕,研发资金投入十分有限,这就造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技术落后让acorn公司根本无法扩大研发投入,来追赶英特尔x86的脚步。于是arm在与x86的竞争中一步落后,步步落后,从未获得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正面竞争的机会。

    1990年,苹果公司与acorn公司独立出来,成立全新的安谋科技,当时新公司总共才十二个人。一直到ti公司与诺基亚加入arm阵营后,安谋科技的财务状况才得到改善,公司人数终于在1993年堪堪达到了五十人。

    但技术研发是一个很公平的领域,有投入才会有产出。仅凭借着安谋科技的这么点人,即使一个人能当成十个人用,也远远比不上上拥有成千上万名研发人员的英特尔。所以arm后来转向了移动通信等领域,避开与英特尔的正面竞争。

    等到安谋科技在移动通讯领域独领风sao的时候,不甘心继续偏安一隅,决心再次对pc领域发起进攻,但这次他要面对的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竞争,还有隐形的市场垄断。

    英特尔也一直对arm的自留地——移动通讯领域野心勃勃。结果双方相互试探都惨遭失败,在一个对方已经形成市场垄断的领域,想要立足实在太难。

    白子睿知道两款架构的发展历程,从中发现arm大力发展的机会。在1981年8月12日,ibm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投入市场前,计算机领域最火的微型计算机无疑是苹果公司的apple系列,apple1、apple2使用的都是mos

    6502处理器,英特尔的8086并不显眼。

    ibm公司正是看到了以苹果公司为代表的微型机迅速商业化,大量取代了iibm的中型机和大型机的市场,公司在1979年的利润第一次出现负增长。于是ibm高层决定推出一款有竞争力的微型机夺回市场,这才有了ibm5150个人电脑的推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