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一人之下_第一百四十二章 三种盛世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二章 三种盛世 (第3/4页)

应的画面,看着成峤生气了,憋回笑起身拱手道歉。

    成峤见状便罢了,继续开口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如襄公击败犬戎,使得秦国站稳脚跟;穆公使得秦国成为称霸西陲的新兴强国;孝公变法图强,使秦国不但复兴,还超越了穆公时期。”

    “此后历代先祖励精图治,最终有了如今有机会吞并天下的秦国,王兄你想过自己的使命吗?”

    “我的使命自然是完成先祖期望的统一大业,并将基业千秋万代的传承下去。”嬴政毫不犹豫的回答道。

    “传承下去的关键是什么?”

    嬴政想起成峤上一次和这次的话,虽然有所区别,但核心都只有一个。

    “民安?”

    “是的。”

    “那总不能面对外族威胁,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吧?”

    “那当然不可能,只需要做到大部分百姓都安居乐居即可。”

    “至于外族的威胁,我认为可以抽调精兵组成脱产的职业军队,也就是说他们只管训练打仗,其他的一概不管。”

    “具体的数量根本当时的情况来定,剩下的军队可以根据现实情况裁撤一部人,其中的精锐可以给他们一些朝廷差事,剩下的就让他们回家种地。”

    嬴政仔细思忖着,凝眉不语。

    成峤拿起茶杯默默注视着,没有多言,如果嬴政想不通,一意孤行,仍然要一直搞大动作,那么他就要上手段了。

    他绝不允许嬴政一死,天下就烽烟遍地的情景再度出现,必来时不是不可以来一个兄终弟及……

    “呼……”

    嬴政眉头舒展开,身体后仰靠在椅背上,长呼一口气道:“尽管听起来很有道理,但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正确,不过只要有可能利于延续基业,我都愿意去尝试一番。”

    “我有信心!”成峤放下茶杯,满脸自信的看着嬴政道。

    “有信心就好,我也希望这是一条长治久安,千秋万代之道。”

    “对了,既然小弟不赞成统一后还用韩非那一套,那么到底用什么体制,不可能弃用法家吧?”

    “当然不可能弃用法家,我跟兄长一样也推崇以法治国。”

    “既然韩非的法太过极端,专制,粗暴,那么就引入其他学说中和一下,比如儒家。”

    “儒家中的有些说法,我不喜欢。”嬴政眼中露出一丝厌恶之色道。

    “不喜欢的说法舍弃便是,只采用喜欢的说法,我们的目的是将秦法更加中庸,民主,温和,尽量做到以民为本。”

    “除了儒家,其他学派的学说有利于秦国的也可以采用。”

    成峤可不是哪家学派的信徒,因此说得相当轻松。

    “那不成大杂烩了?”嬴政笑道。

    “这是兼容并包,法永远都是秦国的树根主干,其他的皆是枝干树叶,根本不变,本质就不变。”

    “再说是大杂烩又如何?”

    “只要有利于秦国就好了。”

    成峤可不会整什么儒皮法骨,说是儒皮法骨,但却是以孝治天下,以宗法治天下,宗法跟真正的律法不是一回事。

    真正的法治是绝不会允许宗法出现的,更别说宗法凌驾于国法之上了。

    “是啊,只要有利于秦国就好了,其他的都是细枝末节。”

    嬴政轻松一笑,他不过是随口说说罢了,秦国能有今天,就是靠靠什么有利于秦国就用,从不讲究什么。

    “修改律法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事情,等到那一天,我认为不但要请各家学派,朝臣参与,还要邀请各种身份,各个地方的人参与。”

    “只有这样的律法才可能符合实际,而且就算律法修改了,以后也可以根据现实情况改变。”

    “王兄英明!”成峤真心实意赞叹道。

    嬴政的意思就是让社会上各阶层,各地方的参与进来,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不能脑袋一拍就整条律法出来,否则在某些地方很可能水土不服,以后乃至后世都可以根据现实情况修改律法,绝对没有什么祖宗之法不可废的说法。

    九州历史上从来没有什么不可废的制度,比如土地制度,从古至今都在换,历朝历代除了短命的王朝,土地制度也绝不是一成不变的。

    这祖宗之法不可废的说法,有的人是真的固执认为不可废,有些人则是因为一旦废除损害了他们的利益,所以拿来做挡箭牌,后者显然占大多数。

    嬴政看出了成峤的称赞是真心实意的,便笑了起来,心中压力不由得小了很多。

    成峤的各种奇思妙想一直让他挺有压力的,只是他一直没有明显表现出来,平时大部分时间都拿去读书除了真的喜欢读书,治国需要,也有压力在后面督促着的原因。

    他这个继承了秦王之位的兄长,总不能比小弟差吧?

    “小弟,我记得你之前说的是初步的盛世,意思是还有更高一层的盛世?”

    “自然有,但初步层次就很难了,高一级也许用尽毕生精力也做不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