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七三章 能将兵,无事少干涉;展望办法师 (第2/2页)
大半年前,周长风灵光一闪折腾出来的动力手推车已经得到了推广,历经战火考验以后得到前线将士的追捧,这被证明是相当灵活好用的东西。 但显而易见的是周某人可不满足于此,他想要更加先进、更加精良的部队。 量变引发质变、质变引发量变,二者可以相互转换,太平洋战场特殊在于任何一方都难以投入压倒性的兵力――除非另一方已经穷途末路。 一般认为在相近科技水平下,五倍的数量差是“数量”和“质量”相互比拼的极限。 可美国人能在太平洋战场上部署五倍于明人的作战单位吗? 这当然是天方夜谭,空有雄厚国力也不行,因为大自然不允许。 所以那儿才是比拼质量与精良程度的地方,这正是周长风执着于加强先进建设的跟进。 结合正在撰写的草稿,周长风起草了一道奏疏,可以称得上是凝结了他智慧和经验的结晶。 这道奏疏名曰《对太平洋将来战事应对办法之展望》,很冗长、很详尽、很专业,甚至有尺规作图和简笔手绘,足足用了三份空奏本才写完。 他要求从今往后对太平洋战场地面战斗的一切方针――战役思想、部队编制、武器设计都应该建立在两大基础之上。 第一,孤立无援的岛屿不可能守住,必输无疑。 第二,地形和明美两国的投送能力决定双方兵力不存在多倍数量差。 在这道奏疏中,关于部队编制的内容罗列了具体编制和所需的武器装备,并阐明了大致缘由。 这种编制的特殊摩托化步兵师也被称作“展望办法师”。 在内容一开头周长风就毫不客气的写道:「我对国朝的军费预算不满意,一分钱一分货,无意义的节俭是对社稷百姓不负责任。」 如果打赢了还需要考虑钱的事吗?如果打不赢,省钱用什么用? 这句话就足够让看的人心里咯噔一下了――乖乖!咋还先打个预防针?这莫不是要用金子打造兵马吗? 在奏疏中,展望办法师编制包括: 本部――师部、卫戍队、摩托化宪兵队、摩托化通讯队; 勤务支援单位――汽车运输团、野战补充营、医护队、邮政所、兽医所、修械所;
战斗支援单位――自行山炮团、自行火箭炮营、自行高射炮营、自行战防炮营、机械化侦察营、机械化工兵营、机械化防化队、特种侦察排; 主力战斗单位――两个摩托化步兵团、一个机械化步兵团、一个战车营。 山炮团下辖三营,装备36辆112中型自行榴弹炮和12辆144重型自行榴弹炮。 火箭炮营装备18辆七联装144自行火箭炮。 高射炮营装备12辆双联装20.8自行高射炮和6辆单装38.4自行高射炮。 战防炮营装备18辆48猎歼战车。 战车营装备15辆轻型坦克和32辆中型坦克。 师一级的配置如此豪奢,团一级的配置倒也没有缩水,这是和兵部军制局扣扣搜搜、精打细算的风格迥然不同的。 另外,考虑到前线将士特别喜欢把老旧的一九式144榴弹炮搬到一线直接轰击目标,周长风建议将其身管截短以后装上坦克底盘,当作简易突击炮使用。 最终大致计算,这些“展望办法师”齐装满员的编制人数高达一万五千六百余人,所占用的标准船运量为二十五万吨,其机械化水平、通信能力、火力都将会是一流的。 不容忽视的是,自动步枪也将优先装备他们,这将给基层单位带来绝对优势。 面对美军步兵师或海军陆战队时,“展望办法师”在纸面上拥有游刃有余的实力。 周长风希望为下辖的机械化步兵团装备专业的装甲输送车,乃至青春版、乞丐版步兵战车。 不过现在自然是没有这些东西的,仍需从头开始设计,因此在实际开始量产之前所谓的机械化步兵也只会装备卡车。 兵部军器局在这几年展开过若干装甲输送车的竞标,各大厂商反应热烈,研发出了不少成品。 顺天迅捷公司的ZsX-21型半履带车、上海昌扬公司的ZsC-100型半履带车、顺天第一重型机械公司的ZsYj-4型履带式多用途车。 这些东西在周长风看来都不尽如人意,有的太狭窄、有的太差劲、有的太复杂。 幸好,大明陆军没有下订单,否则为之组建生产线简直是浪费。 大明陆军大量下单的是一种受布伦机枪车启发而研发的小型履带式多用途载具――四式全地形车,专干杂活,采购价仅3.2万圆。 在奏疏后半部分的附注中,周长风要求研发一种全新的履带式装甲输送车,并给出了技术指标要求。 一.空重不超过9吨。 二.车体宽度不多于2.65公尺。 三.乘员舱可以搭载11人。 四.可以抵挡炮弹破片和中口径步机弹。 五.在复杂地形下亦要具备良好通过性。 六.在安装外置浮箱后有浮渡能力。 如果有的选,周某人当然希望直接复刻M113或63式装甲输送车,可惜二十年的科技发展差距不容忽视。 因此他适当的降低了标准,没有限定制造成本和行驶速度,连浮渡能力也要求得很宽松――不需自主浮渡,能在安装浮箱以后浮渡就可以接受了。 根据奏疏所述,今后组建或改编五到七个“展望办法师”足矣,一部分部署、一部分休整,完全能够应付太平洋战场。 尽管打过预防针,但仍有不少异见者抱怨花销太大、价值不菲。 从采购价来看,一个顶仨,实在是令人瞠目结舌的豪奢。 有议员在算账以后不禁吐槽浪费民力、挥霍财力。 听到这样的吐槽言论,周长风很不屑的反讽:“冠冕堂皇的笑话!爱惜民力?该爱惜的时候也不见有多爱惜,到了真该用的时候又舍不得了?” 可这驳不倒异见者――毕竟不是厚脸皮根本在大明政界混不下去。 他们的观点为:既然现在的配置就足够战胜敌人,没有必要这么大费巨资,不妨各退一步,少许加强一点便是,这已经很未雨绸缪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