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在修仙啊_第三六八章 将故事染色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六八章 将故事染色 (第1/2页)

    梁兴扬对中国风特点的阐释,让不少音乐人若有所思,但还抓不准要领。

    他们需要有一个例子摆在前面,供给他们研究。

    显然,这首《东风破》就是那个例子。

    从目前梁兴扬放出来的概念来说,他有一套成熟的理论,倒真可能是一个成熟的音乐风格。

    他们拭目以待。

    梁兴扬在舞台上深吸一口气,这首歌,可不能有失误。

    音乐声响起,伴随着而来的,是屏幕上的斑驳建筑。

    建筑仿佛是现代建筑,但那斑驳的样子,又有岁月的痕迹。

    在交织的光影下,古代与现代非常融洽地融合在一起。

    音乐声也是如此。

    明明是现代乐器,但出来的曲调,却非常的复古。

    很独特,光是这个前奏就让人印象深刻。

    梁兴扬在音乐声中,开口演唱。

    “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

    我在门后,假装你人还没走~”

    他一开口,画面感铺面而来。

    刚开始还不太明白什么是“一盏离愁”,但很快“我在门后”“假装你人还没走”就把画面给铺满。

    一个躲在门后不忍离别的形象,跃然纸上。

    音乐人们纷纷点头。

    那“一盏离愁”的“盏”用的真好。

    很形象,却又很巧妙。

    有点古人写诗词炼字的味道。

    还没等他们品出味来,下一句已经开始。

    “旧地如重游,月圆更寂寞,

    夜半清醒的烛火,不忍苛责我~”

    这两句已经把故事的主线讲了出来,“旧地如重游”这句词,明显在说回到了旧地。

    本来,月圆应该是团聚的时刻,但回到旧地重游,月圆却又显得孤单,才有“月圆更寂寞”这句。

    夜半醒来,清醒的并非烛火,而是过去的自己。

    过去的自己不忍心苛责现在自己。

    孔元立给于英德说道:“这词真好,得细细品。”

    于英德道:“实在是太好了,他最近是不是开窍了,写词怎么越来越好了?”

    “别聊了你俩,继续听,继续听。”丁武打断他们。

    舞台上,梁兴扬已经唱到下一句。

    “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

    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

    水向东流,时间怎么偷?

    花开就一次成熟,我却错过~”

    人与人是如何错过的?

    有人在漂泊天涯,有人离开。

    浪子情怀,总以为天下很大,要去看看,看到的却是苦涩。

    时光如流水,无法返回,无法回溯。

    花开一次的成熟,错过的是花,还是人?

    随着琵琶声起,大家已经完全被代入到歌词描绘的情境中去。

    “谁在用琵琶弹奏,

    一曲东风破,

    枫叶将故事染色,

    结局我看透,

    篱笆外的古道我牵着你走过,

    荒烟漫草的年头,

    就连分手都很沉默~”

    唱完这段,歌曲进入间奏。

    梁兴扬唱的很轻,但确实是情境融合的很好,词曲相配,一对儿曾经很好,却又因为各种原因分开的情侣形象跃然纸上,如今有人回到曾经的地点,在回忆过去。

    只是一曲东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