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 乡村医生计划 (第2/2页)
出现了与患者的纠纷问题,总院可提供法律援助,倘若他本身是为了救人,用药没有出现大错,从而背上了官司,总院可代为支付费用,可若是用药不是为了救人,而是谋财害命,那总院概不负责,甚至还会将其除名,收回他的医馆,并控告他损害总院的名誉,以各种方式阻止他行医。” “这么做,一是能够让医生大胆行医,没有后顾之忧,有利于培养诸如李火老先生那样,能治疗危急重症的中医,二也是约束医生,切莫干谋财害命的事,否则咱们有的是办法治他。” “……” 陆九洋洋洒洒说了近半个小时。 黄傅生也听得入神。 可以说,陆九这个乡村医生计划,也是非常的理想化。 但比起当初陆九中医院建起来时,所构建的制度体系,明显更接地气了。 这个计划并非无法实现。 正如陆九所说,陆九中医院培养中医的体系已经搭建起来了。 哪怕是个什么都不懂的中医门外汉,在这个地方培养五年,出去之后,也比很多中医院那种半吊子的中医强太多。
治疗一些小毛病,根本不在话下。 陆九想要把陆九中医院打造成为中医界的黄埔军校,其实光靠搭建体系只能算完成了一半。 黄埔军校之所以厉害,那是因为从这里走出去的将官,在战场上表现的非比寻常。 陆九中医院培养的医生,如果仅仅只是在本院发展,名声肯定是传不出去的。 所以,这份乡村医生计划,可谓是一举两得。 既能让陆九中医院因为这些走出去的医生而得名,又能够让走出去的医生遍地开花,实现曾经的赤脚医生模式。 不,应该说乡村医生是进阶版的赤脚医生模式。 它的底层逻辑不是燃烧医生自己,从而照亮广大人民群众。 而是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能够保证自己的生活。 这才是一个可持续的模式。 “那万一有人觉得在陆九中医院干工资高,回到家乡开医馆工资低,不愿意怎么办?”黄傅生问。 陆九笑道,“总会有人愿意的,老师,您觉得中医学好了,真的会缺钱吗?” “当一个人不再缺钱之后,他更需要的,其实是身边人的肯定,更何况,在咱们医院学五年又不是白学,咱们也得给工资的,以咱们的待遇,五年足够一个医生赚几十上百万了。” “有这些钱,回到家乡开个医馆,还有咱们资助,换做是您,您愿意吗?” 倒也是! 黄傅生笑了,“你打算什么时候开始实施这个计划?” 陆九道,“就现在吧,咱们招的这批新人里面,就有不少外地人,先从他们开始,以五年为一个周期,能培养多少就培养多少,反正这个计划我是打算用一辈子去完成的。” 黄傅生笑道,“你小子,开口就是一辈子的计划,这么说,我这把老骨头怕是看不到陆九中医院享誉全国的那天了。” 陆九笑道,“那也未必,万一十几二十年内,咱们就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中医,在全国开花结果了呢?” 黄傅生哈哈大笑,“你也是真敢想,希望吧,希望那天能够早点到来。”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