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章 你是在侮辱我的智商 (第2/2页)
竟是一人。 太意外了。 “什么歌星不歌星的,那些都是虚名,就像天上的浮云一般。” 对方可是申城电视台采购部副主任,李有信说话很谦虚。 客气恭维两句。 “我也没想到,采购部的主任会这样知性且干练,把两种不同的气质融为一体。” “说的比唱的好听,你当歌手确实大材小用了。” 最先认识李有信,何灵是通过春晚的舞台。 一首《因为爱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 谁想眨眼李有信跑去了香江,发售新专辑,成为一颗耀眼的新星。 她最喜欢其中的《回到过去》《黄昏》两首。 “正如我说过的那样,其实我是个演员,这部《东北一家人》阵容强大,云集国内老牌笑星和新锐演员,我强烈推荐给你。” 三句话不到,李有信开始转入正题。 向何灵推销新剧,颇有几分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既然谈工作,何灵立即开启工作模式。 开头,她便给新剧挑刺。 “这部戏的演员里有几位熟面孔不假,但李蓉老师和翰林没有涉及到电视领域,再加上其他新人主演,有多少观众号召力不得而知。” 李有信早有准备,举例子摆事实。 “你别忘记,本剧的导演可是开创国内情景喜剧的雄达,当年《我喜爱的家》万人空巷,里面的演员外界又认识几个。 还有《还珠格格》,播出之前估计没人认识赵燕子吧。” “雄达导演拍情景喜剧没错,但谁能保证每部电视剧都收视长虹呢?”
“再说新人演员,你只说了成名的例子,那些泯然众人的事例比起成名的赵燕子和陆易,多不胜数。” 名导名演员固然是优秀影视剧的保证,可收视率不是简单的算术题。 不会因为一部戏里堆砌有名的导演和演员便能收获观众芳心。 双方你来我往,都在尽量给自己抬价。 “雄达导演的作品一向有保证,你可以去查,从《我喜爱的家》《杂志部的故事》《候车大厅》《心理诊所》哪一部戏不是叫好又叫座。” 既然你何灵认为名导代表不了什么,那李有信用事实告诉你,雄达导的戏成绩如何。 包括收视率、外界评论等等。 “如果能在黄金时段播出,首周收视率我敢保证在8%以上。” “你知道收视率8%意味着什么吗?” 何灵细长的丹凤眼瞥过一眼,反问道。 年纪不大,口气倒不小。 嗯,李有信点头,他当然知道。 “你认为高了?” 呵呵,何副主任笑而不语。 申城电视一套去年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剧是《永不瞑目》,平均每集10.08%,最高达到11%左右。 更是当年的收视冠军,仅此于前年《还珠格格》的16%。 因而何灵没有把对方的话当真。 “高不高,我们拭目以待。”李有信并未继续争辩。 电视好不好看,别看广告,看疗效。 咱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不知道这部剧,你想卖多少钱一集?” “何主任愿意出多少?” 李有信来了一招以退为进,没急着开价。 他想摸清对方的心理价位大致的水平。 “你知道这部剧是情景喜剧,卖不上多高价钱,一集5000。” 何灵语气轻飘飘地丢来一句。 咳咳! 这一刀砍下去,李有信差点当场去世。 你忒狠了。 “别人砍价要钱,何姐你砍价直接要命啊,这点钱我连本也收不回来。” 40集的电视,算起来才20万。 老实说太少了。 这个年代卫视上星刚刚完成,地面有线电视仍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某些发达地区的地方频道,比起上星卫视丝毫不弱。 甚至有过之无不及。 像申城电视台的地方节目,辐射至附近的苏南浙北地区,用户数千万,钞票大大滴有。 “咱们申城乃一国经济中心,五千块只是电视台随便一顿饭钱,这个价你不仅侮辱了我的专业,更侮辱我的智商。” 李有信若是答应,就是天大的笑话。 目前来说,电视剧的盈利模式只有四种:一轮播映权、二轮播映权、音像网络播映权和海外播映权。 以最高的大夏电视台一轮播映权为例,目前购买价格每集不超过60万元。 他不敢奢求60万的天价,也不至于5000块就能打发。 你当他叫花子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