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五六章 抓捕归案 (第1/2页)
朱律忍不住哼道:“得了天大的好处,却连付出一百两银子都不愿意,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圣人诚不欺我!” 这事关乎到孟家,孟宪不好说话,可神色中,也隐有怒气浮现。 一本书,最大的成本是雕版,刻的越快,价格就越高,王宵开价一百两银子,成本至少占一半,赚五十两不多,可这些人一毛不拨,就想着吃好处,过份了。 王宵倒是不怒,阴阴笑道:“圣人此言稍有谬误,人性并非没有闪光点,但只有血与火才能激发出来,平和的环境,只会让人归于平庸。 我朝承平三百余年,历朝历代施仁政,早已让某些人忘了居安思危之道,纵情于享乐,变本加厉的盘剥,被养成了猪狗,受贪婪的欲望支配,既然如此,我再给他们加点料,顺手给律之挣一份彩礼钱!” “诸位安静!” 王宵双手一压,众人停止了喧哗。 王宵道:“云锦织法,五百本起售,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大家如不想学,本官也不强求,你不学,总有别人来学!” 孟宪和朱律瞠目结舌,这心……真黑啊! 一把头五万两银子! 不过,黑的好,黑的妙! 王宵也不是什么老好人,他都要离开纺织界了,和底下的丝绸商人不会再有交集,态度好,他还能少薅点羊毛,就这态度,不往死里薅,还能怎么着? “什么,五百册?” “王公子你心太黑了吧?” “你是状元,你是清流,你的名声呢?” “就为区区五万两银子,你连名声都不要了?” 如果说,先前还是以砂子挑梭为主,如今可是犯了众怒。 不过王宵浑然不理,那两个太监已经走了,必然会向王公公通风报信,只要再拖一拖,王世仁有很大的可能会出逃,这里的事情根本无关紧要。 说句现实话,别看底下人叫的凶,可是谁都不信任谁,书该买还得买。 待得底下喧闹了一阵子,王宵才道:“本官是提刑司判官,干的就是不要名声的活,你们和我讲名声,也不打听打听我在京城干过什么事。 我家做出了那么大的牺牲,把云锦秘方拱手相让,对于你们,只是区区百两银子,对于我家,损失何止千百万计?取五万两银子的补偿,过份么? 现在我继续讲,愿意听的留下来,不愿听的,好走不送!” 这话一出,底下陆续安静下来。 是的,治国公府折在了王宵手上,理国公府,也因王宵从一等子爵,降为三等将军,听说还与北静王不和! 这种人,和他讲名声? 有人不禁后背出了冷汗。 “我继续……” 王宵暗暗一笑。 …… “什么,王宵将云锦的织法公诸于众?” 王公公听得来报,顿如五雷轰顶,猛站了起来。 “公公,确实如此啊,谁能想到,他竟这般胆大妄为,我们该怎么办?” 那人忙不迭道。 “下去!” 王公公手一挥,面色阴沉的坐了下来。 “是!” 那人不敢多说,躬身退去。 “爹,他怎么敢,一年十来万两银子的收成他不想要了?” 王世仁不敢置信道。 王公公能坐到苏州织造局提督太监的位子,也是几经厮杀,踏着累累尸骨走上来的,王世仁猜不出王宵的用意,他怎会猜不出? 这是没有舆论也活生生的造出舆论,既构造了织造局贪索无度的形象,也营建了王宵自己在权势的逼迫之下,宁可玉碎,不为瓦全的决心! 世人都是同情弱者,尤其王宵还是状元出身,当朝官员,却被织造局如此逼迫,那么,换了他们自己,落到王宵的处境,又会怎么做? “该死的,这该死的!” 王公公声音都颤抖起来。 世间的真理是,不上秤,没有三两重,上了秤,一千斤都打不住! 王宵以玉碎之心,就是摆明了把他放在秤上称! “爹?” 王世仁不解的看了过去。 ‘这蠢儿子啊!’ 王公公暗暗叹了口气,心里有了丝悔意。 都说坑爹,本来他一个太监,没有子嗣后代,与坑爹扯不上关系,可是认了个干儿子,愣是被坑了。 “王宵是与我们父子不死不休啊,你怕是有危险了。” 王公公静下心绪,幽幽道。 “爹,就算他把织云锦的方子公开,又与我有什么关系?” 王世仁不以为然道。 “你不懂清流的作派!” 王公公摆了摆手:“清流最腌臜人之处,是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将自己置于道德的制高点上,口诛笔伐一番,过足了嘴瘾,才行征伐之事,王宵公开云锦秘方,便是激起同仇敌忾之心,怕是要对付我们父子俩了。” 王世仁冷笑道:“爹是司礼监派出来坐镇苏州织造局,是替皇上和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