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二章 新鲜的血液 (第1/3页)
国足弱么? 刚刚获得了中北美金杯的冠军的队伍,怎么能弱? 国足强么? 一支被自家青年军“玩弄于股掌之直的队伍,怎么能强? 这几十年来,国足经常给球迷们一种错觉:我即便不是亚洲老大,也是前三前四的存在。 但衡量一支球队的强弱,获得什么荣誉并不是唯一标准。 除了在洲际大赛上获得更为靠前的名次以外,队中球星数量、板凳上是否有不亚于主力的替补队员、二队是否有鲜活的新鲜血液、队上是否有一名合适的教练员,队员们是否能发挥出教练的全部战术...这些不被注意的“软实力”都会成为影响一支球队强弱的因素。 就拿今交战的双方来看,无论是国足还是国奥,队上都没有留洋的明星球员。 两一相减的情况下,在普通饶认知里,国足至少可以凭借成年队的优势,胜国奥那么一两个。 但足球又岂是如此简单的加减游戏? 为了这场“教学赛”,曾政也是模拟对战了许久。 从去年年末开始,曾政就一直近距离观察这些国脚。 虽然自己还不是教练,但每一名队员的能力、状态、伤病曾政都了如指掌。 哪怕那些刚刚从甲b甲A提拔入队的球员,在平时的训练里,曾政也摸清了对方优点弱点。 而国足那边就不一样了。 明面上虽然拉德是主教练,但实际上,连金阳二人都不能决定下一场的首发人选。 在这种情况下,国足无疑是自断一臂! 空有马明雨、宿帽真、张摁华、吴成瑛这些强将,却根本无法发挥出其真实水平。 在曾政看来,这支国足就像官渡里的袁绍。 那十胜十败,郭嘉已经得很清楚了。 当然,曾政也不敢自诩为曹cao。 这世上哪个地方的成年队对青年队,都是有一定“血脉”压制的。 曾政做的,就是尽可能地让这些队员暂时忘记和对手的差距,一板一眼地执行自己制定的战术。 再辅以自己的临场指挥。 听话,照做。 最后达成现在场上这个效果,曾政一点都不意外。 很快,在裁判的哨声中,上半场结束。 比分依旧是0比1。 国足一球落后。 “哎呀呀,可不得了,可不得了!国奥竟然领先了!” “是呀,国足也太让着这帮年轻了吧?我还以为上半场结束前能追平呢!” “国足这样让球好吗?会不会让国奥飘了?” “不过想想也是,毕竟马上奥运会了,给国奥这些队员点精神鼓励也是应该的!” “就是不知道下半场国足会进几个球!” 走廊过道,那些排队解裤腰带尿尿的老球迷们议论纷纷。 而那些看台上拥有良好膀胱的年轻球迷,则一个个不断挥舞着“国奥万岁”、“曾教练我们支持你”、“xxx加油”的条幅,展现出一副兴高采烈的样子。 谁国奥不能战胜国足? 凭什么国奥就不能战胜国足? 年轻人怎么了? 年轻人就一定比不过这些“中年人”了? 新千年,新时代。 这些第一批刚满20周岁的80后,就像冉冉升起的朝阳,照亮这个国家的中坚力量! 新老球迷们泾渭分明,更衣室里,国奥和国足双方也都是两片光景。 国奥这边,队员们一个个虽满头大汗,但却神采奕奕。 相互之间交流的,也都是上半场己方踢出的某个精彩环节。 曾政看了一下后台数据,像肇俊折和张燃这俩中场大将,奔跑距离已经超过了6公里。 祛除门将以外,10名外场球员的平均跑动距离达到了5436米。 而国足那边,跑动最远的祁红和吴成瑛,也不过才4000米左右。 平均跑动距离,更是连3500米都不到。 一个上半场跑动距离就差这么多,也不怪控球率是78。 就这,还是曾政在开场十几分钟内,故意让给国足的。 “行了,都收敛着点,笑声别太大让隔壁听见了。” 曾政给了李伟风一个脑瓜崩后,然后清了清嗓子。 “上半场踢的不错,总体来我还比较满意。” “下半场也是一样,咱们不用看对面怎么打,你们就照着我的去踢就行了。” “在场上机灵点,尤其是你,张燃,你这位置防守和接应的任务比较重,注意力集中点,我也不能总在你耳边提醒你。” “下半场咱们先踢几分钟,看看国足那边的换人情况。” “放心,都有机会上去踢。” 国足那边,金迟二人大发雷霆。 虽然算不上破口大骂,但也没给这些新老国脚好脸色。 “你们看看,这踢的叫什么球?” “你们还好意思自己是国家队的球员吗?” “连一帮半大子都踢不过!” “像什么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