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名匠_一九二 陆伯言毛遂自荐,孙伯符咄咄逼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九二 陆伯言毛遂自荐,孙伯符咄咄逼人 (第1/2页)

    孙策一回头看到叫住自己的是一个翩翩少年,面如冠玉,眉清目秀,嘴角似笑非笑,一副游戏人生的样子。孙权在自己兄长耳边轻声道,“此人就是陆家家主,陆逊陆伯言,陆家原本就是江东世家,其父陆骏早丧,陆逊随其叔祖父庐江太守陆康,在其任所读书。后来袁术与陆康不和,一怒之下辞官回到吴郡。然而陆康回乡后不到两月就病逝了。陆康的幼子、陆逊叔父陆绩比陆逊几岁,所以陆逊帮他支撑门户。”

    孙策一听这陆逊和自己遭遇有几分相似,心中有了亲近之意,“不知陆家主找策有何事?”

    陆逊施了一礼,“不敢,将军叫我伯言即可,将军自袁术处借兵,为的是复祖上基业,又何必在此与一群闲人较劲。”

    “伯言欲帮我?”孙策好奇的看着陆逊。

    “我知将军想的什么。”陆逊此时一点都不想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我陆家此时如风中残烛,若要恢复旧日风光,就需要攀龙附凤,借势登。相比里面那群暮气沉沉的家伙,我更相信孙氏这支冉冉升起的朝阳。”

    孙策没想到陆逊居然这么直接,一时间倒觉得有趣,一下让他想起了一个人,“你认识一个叫左慈的道人吗?”

    陆逊一愣,“少年时曾受教与左师,”随后又道,“将军既知左师,莫非你也知道。”

    孙策止住陆逊往下,“机不可泄露。伯言既是左仙人高足,还请助策一臂之力。”

    陆逊一听,“将军既知,何不抽身而退?”

    “不可退,祖宗家业,不可遗弃。”

    陆逊一看孙策眼神坚定,不由脸色肃穆,“逊愿为将军效犬马之劳。”

    旁边的孙权听得稀里糊涂,左慈仙人他倒是见过,自从他和孙策见面密谈过后,孙策做事更加激进,对待江东各势力可谓跋扈,多是孙权事后去周全。但是自己兄长的个性孙权知道,他不想别人也问不出。看来兄长并不是自己眼中所见那个冲动鲁莽的武夫。

    四人一路回到了孙策府上,周瑜还在府中等着消息,各人互相介绍了一番,分宾主落座后,孙策问道,“不知伯言有何良策教我?”

    “不敢,是逊鲁莽,想来将军早就心有成竹,将军大患唯二,世家山越,世家将军已经有了打算了。逊且这山越之事,啃定乱非众不济,而山越依阻深地,心腹未平,难以图远。好在世家没有看到此间关键,将军此时正好借四家之钱粮,收复山越群寇强者为兵,羸者补为民户。至少可等精兵十万余。届时将军谋划轻易可成。”

    周瑜听陆逊虽年幼,但是分析的条理清晰,心中暗暗点头,“那伯言以为,我等当如何收复山越?”

    陆逊侃侃而谈,“山越分布太散,其中势力大者有三,吴郡严白虎,丹阳费栈,歙诸险县祖郎、焦已。其中祖郎、焦已临近豫章,可先交给顾家去头疼,将军可出兵取吴郡,逊替将军取丹阳。将军以狂风扫落叶之势剿灭三者。此三者一灭,其余山越必不敢造次,只需大兵扫荡,必定望风而降。”

    周瑜一听,陆逊居然要亲自取费栈,心中更是有趣了,他提问道,“不知伯言需要多少兵士?”

    “逊即欲攀孙氏鳞羽,自然要做出点贡献,区区费栈,一千兵马,一员偏将即可。”

    “军阵之事,不可儿戏。”

    “愿立军令状。”

    孙策越看陆逊这个孩越是和自己投脾气,抚掌大笑,“陆郎豪气,我等也不能落了下风,明日就起兵,陆郎往丹阳,策往吴郡会一会那严白虎。”

    孙策行军神速,严白虎听到孙策骑兵消息时,孙策已经临近吴郡,严白虎大惊,紧忙让亲弟严舆出兵,严舆将兵马带到了枫桥,亲自出马横刀立马于叫上,讨敌骂阵,大骂孙策出来受死。

    孙策大怒,正要出去和严舆大战一场,随军从事张纮阻拦,“主将乃三军之所系命,不宜轻敌寇。愿将军以三军为重莫要呈一时之气。”

    “张大人此言差矣,主将如果不冲锋陷阵,如何让将士卖命?”

    “主公,且听张大人一句。”周瑜见孙策又要使性子,急忙开口道,“区区一个严舆,何须主公出马,瑜略施计即可。”

    周瑜劝住了孙策,遣大将韩当出马,韩当来到桥前,一指严舆,“是你在此聒噪?速报姓名,你韩大爷刀下不杀无名之鬼。”

    严舆一看韩当,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