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40章 何育華的第一部電影 (第2/2页)
育華承接了這個任務,就開始考慮劇本了。劇本要符合他的身份,高中生,最好是即將畢業的高中生。不然人家會懷疑劇不是他寫得。(嗯,這個條件不難。) 何育華開啟資料庫的檢索功能,開始在資料庫,數以千計的電影中,尋找符合的青春校園劇。 這是個新開發的功能,讓何育華輕鬆很多,不然他只能依年代,一年一年慢慢找,會找到發瘋的。 (嗯,趙薇的,致我們即將逝去的青春,好長,好囉唆,年代是符合了,雖然是大陸的青春校園劇,但是改一改不是不能用,只是太長了,而且是大學生。) (歌舞青春?蠻勵志的,不錯。只是要又唱又跳,還要事先訓練他們的歌喉,不然就得事後配音時補上,麻煩。) (恐怖片怎麼樣?這個韓國的恐怖片。考死,真的蠻符合的。吆喝,同類的校園恐怖片還真多。還有續集,考死2。嗚…算了,拍這種片,會不會讓人覺得我對學校有什麼不滿。) 『阿,累死我了。能拍得不少,可是剛好符合我現在身份的又不多。累死人了。』看了許久,何育華煩躁的站起來活動一下。『拍校園恐怖片,會不會被認為是往學校抹黑阿。還是我想太多,就拍校園恐怖片,這個比較簡單,血漿夠多就好,也不太需要演技。適合菜鳥。』 『乾脆來拍大逃殺怎麼樣,全部男生,演員不用外找。可以讓大家本色發揮。』突然間,何育華想起了著名的校園恐怖片,大逃殺。 雖然不是在校園裡面,可是要找個外面的場景也不難。尤其是這部電影稍微具有諷刺意味。 大逃殺電影版,是依據日本作家高見廣春所寫得小說版<<大逃殺>>改編而來。 大逃殺的片頭,「新世紀之初,一個國家崩潰了,失業率突破15%,一千萬人失業,八十萬學生杯葛校園制度,青少年犯罪率提昇,成年人失去信心,非常懼怕年輕人,於是通過一條法案,<<新世紀教育改革法按>>,簡稱BR法。 BR法的內容是,從全國中學三年級的學生中,隨機抽出一班,被抽到的班級,會送到無人島上,參加一場互相廝殺的遊戲,如果不互相廝殺,則是全班被格殺,必須互相廝殺,直到剩下最後一人。 何育華完全有一個設想,除了可以參照原著電影中的情節,前面片頭的部份,會依照台灣未來可能實行的教改,來諷刺未來的台灣政府。 未來實行了教改得台灣,與片中大逃殺的情節何其相似。教育改革,說要讓孩子快樂學習,減少壓力,諸如此類的碗糕(東西。),可是失去壓力的孩子,反而非常散漫。 當對岸的學子,為了升學,為了一份好工作,在拼命的學期,台灣卻讓孩子隨便發展,不能打、不能罵,要讓孩子依照性向自由發展。 何育華很想吐槽,減輕學童壓力?不要一試定終生?如果孩子在有父母陪伴成長的情況下,都受不了哪種學習壓力,那這樣的孩子長大了,沒有父母的時候,怎樣去面對競爭? 許多台灣的教授都提出警告,未來台灣學子已經失去了與對岸競爭的實力。當台灣的大學生在泡夜店、泡網咖,自由學習沒壓力。對岸的大學生,都在唸英文,拼考試。 同樣大排長龍,人家的大學生在圖書館前排隊,要佔個好位置唸書,連教室都很多人,台灣的學子去明星的排簽唱會,去排隊買限量販售品。 人家南韓,同樣的一試定終生,也沒看到人家推什麼教育改革。人家南韓早很多年就把台灣甩過了好幾條街,成為世界第八大經濟體。 因此,他很想藉由拍這個電影,來諷刺台灣,搞那個不知所謂的教育改革,將莘莘學子當成白老鼠,根本沒有通盤的長遠考量。他想用這部電影,諷刺台灣政府,會毀掉台灣競爭力教改,說不定還不如小說家幻想出來的< > 說做就做,何育華決定要拿大逃殺來當班上為校慶所拍攝電影的劇本。按下對講機,喚秘書兼打字員祝美惠來。 『怎麼,你明年的劇本,不是都交出去了嗎?』聽到何育華又要打劇本,祝美惠按照習慣準備了茶水,卻有點驚訝。 『臨時增加的,我搬石頭砸自己的腳了。我在班會上提議拍電影,結果那幫子沒良心的,居然把工作都推給我,我是編劇、攝影兼導演了』何育華鬱悶的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