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69章 量販店 郭濤*? (第1/2页)
中國人有句話,叫做死道友,不死貧道。外國人也懂這個道理。通路業者面對庫存的問題,乾脆把庫存問題全部押給廠商。 拿電影,海苔億萬富翁來舉例好了。片中主角一直自行創業,後來發明了油炸海苔,成功推銷給泰國的連鎖便利商店業者。 連鎖便利商店業者,便規定了,他必須再多少時間內,提供多少數量的商品,如果沒有辦法,就算違約。 通路業者,將庫存壓力,全部推給廠商。要是商品好賣,廠商必須在短時間內提供大量產品。片中男主角,最終成功了,海苔大受歡迎,讓他賺了很多錢。 可是,假如產品不受歡迎呢?假使通路業者使壞,定的交貨期限太短,導致廠商無法即時供貨? 這些問題,通路業者一律不管。對於前者,廠商當然必須自己想辦法。可是後者的話,廠商就必須大量囤貨,應付通路業者的要求。 亞馬遜,他的庫存商品就很低,以高迴轉率著稱。就是把這些貨物積壓的風險丟給廠商。當我下訂單,你得在幾天內交貨。萬一,商品不受歡迎,發生囤貨,那是你的事。 更惡劣一點的,比方說,上架費。台灣地區的首開這個先例的,是民國76年,頂好惠康超市,開了先例。其後便利商店業者,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各種名目的費用一大堆。 據台灣公平交易委員會再西元兩千年的調查,零售業者總共收取了23種不同名目的費用,只是此時,零售體系幾乎壟斷市場,廠商也只能摸著鼻子認了。某雜誌報導這種現象時,曾引述上游業者一句話,「某大企業,擁有8-12連鎖便利商店的統2企業,開得每一家店,每根柱子、每個貨架都可以打上各家廠商的名稱。」(作者語:看不懂的話,把阿拉伯數字都減一就懂了。) 所以說,楓華食品,必須要有自己的通路,不能總受制於經銷商。這是當何育華答應了最適得建立後,又思考了幾天,想到的問題。 『這樣也好阿。建一個量販店,可以賣家電,也可以賣食品。將來,我們要把這家連鎖量販,擴張成為像沃爾馬和家樂福那樣的大型連鎖店。』段圭樂呵呵的說道。 『我還有更進一步的想法。』何育華考慮了幾天,當然不是光想到了連鎖量販店的建立。『我想要把家電產品和其他物品,分開來,成立兩各品牌。』 一家大型連鎖量販店,要設立的話,佔地坪數不小。需要相當的成本。不僅是成本,一家大型量販店,開銷也不少,沒有足夠客流量的地方,不具備建立的價值。要是免強開了,就等著虧本倒閉。如果是這樣的話,一些小鄉鎮,根本不具備了成立的條件。 還有就是,消費觀念的轉變,需要時間。你一家新的量飯店成立,要當地民眾改變購物習慣,拋棄傳統雜貨店,去你那邊購物,也需要時間。 開大的量販店,成本高,開銷大。那麼假如開小的?如果我們縮小量販店規模,建立小而全,小而省的小量販店。那麼在很多地方都可以建立了。 比方說,一些偏遠一點,交通不那麼方便的地方。建立小型量販店,以現代量販店較大較寬闊的購物空間,燈光好、氣氛佳,貨物又便宜,可以取代傳統的雜貨店和市場。 至於比較小的貨物銷售量,也不是問題,可以透過建立一個中央倉儲,大量進貨,然後一趟送貨車,就把當地需要的貨物送全。透過建立很多小型的點,來達成以量制價的目標。 『這其實並不新鮮,有很多小超市都是這樣,像香港的惠康,或是日本的松清,都是這樣。只是他們沒有賣家電,家電太佔空間了。』何育華接著解釋他的想法。 『同樣的,家電業也可以這樣,透過大量建立小的經銷點,來達成以量制價的目標。我的想法就是,我們把這兩者結合起來。假如有大的地方,我們就一起成立一個大的量飯店,什麼都賣那種。』 『假如地方小,銷售量低,可以各自建立,不要強求在一塊地方展店。』這樣就是何育華,不急著給段圭電話,讓最適得轉型得原因,因為他是希望到時候,另外成立一個超市系統。然後讓超市系統與家電量販系統整合。 何育華在前世,曾經擔任過這方面得業務。他會到很多比較小的鄉鎮做店訪,拜訪那些有賣他們產品得店家。他注意到,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