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87章 洛杉磯新生活(2) (第2/2页)
書,一個字一個字的慢慢唸。 『這本書好奇怪喔,這書名叫柏楊版資治通鑑。難道還有其他版的。』趙靜對奇怪的書名笑了出來,可是讓正在排書的何育華險些滑倒。『當然還有別版的,別告訴我你不知道資治通鑑。』 『當,當然知道阿,資治通鑑嘛,我當然知道。』趙靜死鴨子嘴硬,『喔,那你說,這本是誰寫得。』『這,這本就是,那個…。』『那個?』『哎喲,人家忘記了啦。』趙靜發脾氣了,把書一甩,一溜煙跑出書房。『這丫頭。』何育華失笑地把書從地上撿起來。 柏楊,著名的作家、思想家、歷史評論家,其大名大概很多人都聽過。柏楊版資治通鑑,柏楊自1983年動筆翻譯資治通鑑,至今十年,總算在今年三月全部完成。這段時間,據他自稱,像是生活在勞改營一樣。 何育華手上的這本是精裝本,共三十六本。價格相當的不便宜。從四月別人送他以後,已經斷斷續續的看了十本。 柏楊的歷史書,憑良心說,還是可以一看啦。他將比較難懂的古文翻譯成白話文。不僅如此,他還用將古代的地名、官名,標注上現代的地名或是對應官職。再地明上,他甚至大膽的採用了對岸的地名,不再用台灣教科書內名稱。 台灣的教科書,地理和歷史都脫離了世界主流,有人笑說,台灣的地理已經變成歷史,台灣的歷史已經變成小說了。 除了白話和現代對應的地名、官職外,柏楊還以現代的民主、人全史觀來譯述。不過這點,也是讓何育華詬病的地方,以今非古,實在沒意義。每一個年代有一個年代的局限性和環境,以今人的角度來論述古人,實在有事後諸葛亮之嫌。 柏楊的歷史書籍因為白話且貼近人群,故而影響廣泛。招致的批評也很多。 其中一方面的抨擊,是說他的譯本,態度輕薄的、行文浮誇,對中國歷史完全缺乏一種溫情與敬意,而且時時透露一種輕蔑之意。 而最主要的批評是說,他的書每冊都有錯漏,而且錯漏極多。錯誤的方面,原因很多,首先他畢竟他不是真正的史學家,他不懂。其次,他是故意為之,有借古諷今之意。 最後,就是他的態度輕薄,才會隨便翻譯。像君子,柏楊就翻譯成高級知識份子。君子,國中生都知道,不單是高知識份子,更是有德性的人,柏楊就很簡單的翻成高知識份子。 偏偏,柏楊錯了還不去修改。金庸寫小說,他都還對自己的書不滿意,出過給個修訂版。柏楊寫史書的,明知道錯了,幾次再版,他都沒有修訂的意思。 即便如此,柏楊的書還是很多人喜歡,被稱讚為,「為蒼生說話,不為君王唱讚歌。」。他最有名的就是他的醬缸理論,認為中國人自漢、唐之後,就陷入了醬缸文化中。君王用八股和文字獄,限制了讀書人的思想。 只是,說穿了,他就是諷刺中國人不懂得民主、自油。這種論調,在何育華看來,就是個奮青罷了,藉著寫書抒發他的怨氣。因為在柏楊眼裡,西方一切都是美好的,連西洋人放個屁都是香的。中國人一切都是腐朽、落後的,好得也被他說成壞得。 只是再怎麼抨擊,不可否認地,因為他的文筆雅緻,因此才會被稱為一位作家,使得他的書受眾廣泛,促進一般讀者對歷史書興趣。 將書放好,何育華由送書給他的人,想起了另外一個女人。這套柏楊版資治通鑑,何育華本來是不打算買得,因為他不是很喜歡柏楊的書。這是陳志遠送給他的,他在來美國念書前,趁著空檔,跟一些朋友道別。這套書是他去飛碟的時候,陳志遠送他的禮物。 他和小虎隊以及陳志遠的關係還不錯,因為他為小虎隊寫了很多首的暢銷歌曲,年齡又接近,所以頗有交情,如今的小虎隊,在他的干預下,陳志朋上了夜大,暫時不用去當兵,所以比前世還要紅得多,雖然有許多後起的模仿團體,但是仍然無法動搖小虎隊的地位。只有那個彆扭的陳志朋,也不知看他那裡不順眼,跟他不對付。 知道他要出國後,知道他喜歡歷史書,陳志遠則和小虎隊合送了他這套書。也不是這套書貴到要四人合力買,就是一個心意罷了.。 只是就在他道別後,要離開時,被一雙修長的美腿吸引了注意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