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十二 (第2/2页)
山上。其实,潘大姑娘也没想把马架山当作大本营,说“驿站”也好,“行营”也好,反正就是个换脚的地方,时不时地,可以让队伍来这儿躲躲,避避风头。 山上早被潘大姑娘挖好了六个地窝蓬,清去雪皮,把伪装的掩盖物掀开,就露出了进出的洞口,只要在里边生上一堆火,就直接能住人了。埋锅造饭,二十几个人都饱惭了一顿,又好好休息了大半天,潘大姑娘便亲自下山去召集她发展的那些弟兄,他们都分散在远近的村庄里。近六十个弟兄陆续到了山上后,潘大姑娘虽没说让他们都归太爷爷管,但她也把话扔得很明白:“杨当家的也是你们的大哥,他的命令就是俺的命令,以后你们都要听他的!”看着身边一下多了这么多人,太爷爷当然异常高兴。 更让太爷爷高兴的,是去挖掘那些埋藏的枪子弹药和金条,就埋在一棵满身疤的老杨树旁,都是长筒枪,足有上百支之多,什么“单打一”、“汉阳造”、“十三年式”、“三八大盖”、“中正式”……特别是那把捷克制轻机枪,太爷爷当伪军兵时就见过,捧在手上就不愿放下了。枪的牌子是杂了点,可装上弹药就管用啊,都能要人命。那八根金条就压在枪底下,太爷爷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见金条,打开油布包时,阳光反射在上面晃得他睁不开眼睛。 枪足够了,分发给刚上山的那些弟兄,还余下四十多支呢,就缺战马了。在那个机动车还不普及的年代,马对一支队伍来说非常的重要,我们听评书时会常听到什么“探马来报”、“再探再报”之类老套话,那就是在告诉我们,哪怕一队步兵,也需要“探马”来配合。而在潘大姑娘的经验里,一支队伍要有一定比例的骑兵才理想,他们现在却只有三匹马。可想弄齐那么多的战马,显然要颇费时日,也只能先搞两匹三匹的救救急了。于是潘大姑娘就筹划着要打一仗,从敌人手里抢夺才是最便捷的。 要打的这一仗,其实也不只是为了马,潘大姑娘甚至还这样告诉太爷爷:“就打着你的旗号,讷讷感不能抢到马倒无所谓!”潘大姑娘打这一仗的目的是想给日本人撒点迷糊药——杨玉红已离开了七星峰。当然,她另一个目的也就暴露无疑了——她还要与太爷爷要回到七星峰去。眼看要春暖花开了,七星峰上又会草深林密,那无疑是一支队伍休养生息,神出鬼没,不断壮大的最佳境地。 打仗之前通常会做一些准备工作,太爷爷、潘大姑娘和王老疙瘩的准备工作就是辅导弟兄们。太爷爷那些弟兄都摸枪没几天,潘大姑娘的那些弟兄大多数还摸过枪,所以潘大姑娘的任务就是教弟兄们认识枪型,熟练拆卸的方法,而太爷爷和王老疙瘩的任务就是轮流教授弟兄们怎样瞄准射击。潘大姑娘还教了弟兄们一些实战的小窍门儿,比如把三八大盖的子弹加工一下,把头削薄些,这样子弹能飞的更远,也可以给弹头刻个十字切口,这样弹头到人体内就会翻滚,要命的还要炸开,威力会大上不止一倍。 潘大姑娘教的看似复杂,却很容易学会,而太爷爷和王老疙瘩教的看似简单,却很难掌握。潘大姑娘也知道,弟兄们打枪一半会儿是打不准的,不过是临阵磨枪,不快也光,而且她还知道,他们以后也不见得就能打得准。一个营,一个团,一个旅,乃至一个师里面,又有多少士兵能打得准枪呢?只要你会打枪,敢冲锋陷阵,这就足够了,打仗就是打得气势,打得威慑力。至于一支队伍里,每个成员都能百发百种,那是几十年后才会出现的事情,那时他们会有个响亮的名字,潘大姑娘无法预知,更无法想象,他们叫——“特种兵”。 太爷爷和潘大姑娘配合很默契,两人之间的感情就进了一大步。没几天,他们就等来了一次打仗的机会,严格的说,那机会也不是等来的,是潘大姑娘在地主家藏身时早就摸清的。大约离马架山三十华里的地方,有一个小型机场,是专门供运输飞机用的,几个县城的军用汽油就靠它供应,而从机场到县城之间的汽油运输,基本上就靠马车,不是小日本太笨,是因为这一带多为山路,夏季汽车还可以畅通无阻,可冬季积了雪,有些路面坡度又大,汽车上去就打滑,即使缠上防滑链也走不了,这种路面马车走起来却不费劲。在刚入冬时潘大姑娘就观察到了,有一队运输汽油的日伪军,常常会离马架山很近的地方经过,也常常都是二十几个伪军兵在前面开路,后面跟着两辆马车,再后面就是一个骑马的日本小头目,带着四个鬼子兵。 潘大姑娘派人天天在附近监视,这一天就探到了运油日伪军的踪迹,他们是空着马车赶往机场去的,所以他们一定会拉着汽油再回来,潘大姑娘就及时做了安排。潘大姑娘并没有带所有弟兄都下山埋伏,留了几个人看家,也是想让他们在山上等着送走干妈和红梅的小月来,估计她也该来了。潘大姑娘和太爷爷他们埋伏了差不多一个时辰,那队日伪军就出现了,等走近了,潘大姑娘一枪就解决了那个骑马的日本小头目,他们根本就没有防备。 队伍就乱了起来,连赶车的伪军兵都忙跳下车,躲在路旁的沟里,太爷爷就喊了起来:“弟兄们,投降吧,俺是杨玉红!”这是潘大姑娘交代好的,让太爷爷故意暴露身份。还有四个鬼子兵在,当然没人敢投降,双方就打起了枪,等太爷爷一枪打死了一个鬼子兵,剩下的日伪兵就开始撒腿跑,连拉汽油的马车也不顾了,他们也不追,就这样,得了三匹马,那车上的六桶汽油也用不上,可也不能留给鬼子用,就当场都倒掉了。 回到山上时,小月真就找来了,可两只眼睛都肿得像桃子,原来她买了马车拉着干妈和红梅离开二王村后,因看红梅的伤势已拖延不得,就决定先给她找大夫,可都是枪伤,找一个不敢给看,再找一个还不给看,等终于找到了一个敢看的,红梅已奄奄一息了,那个大夫号完脉摇了摇头,红梅终没活过当晚。哭着找人把姐妹埋了,她又就近买了所房子,把干妈安置稳妥了,这才找到马架山来。小月是扑到潘大姑娘怀里哭着说这些的,潘大姑娘抱着她也一个劲地掉眼泪,一旁的太爷爷看着,心里很难受,也很愧疚。 虽然知道了这样一件不愉快的事,可仍没影响弟兄们打了一个小小胜仗的兴奋劲儿,几乎所有的人都兴高采烈地向七星峰进发,太爷爷没想到,到了他曾光顾过的七星峰,他是不会遭遇鬼子兵,却会身陷一场“内部矛盾”。 他“大当家”的宝座就摇晃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