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零一章 认识一下 (第2/3页)
着他,一点都没有因为他的晚到而有所不满的样子。 “既然冉齐了,那我们就开始吧!” 上首位置的一位银发老太太一挥,“铛”的一声,所有人坐直了身体。 然后下一刻就听到那位老人家顿了顿,道:“嗯,大家先互相认识一下,自由交流十分钟!” 所有人:“……” 这么随意的吗? 于海也是一愣,他还以为是多严肃的交流会呢,之前考虑了良久才决定参加的。 没想到是这样的吗? 现场沉默了几秒钟,继而大家从善如流,开始交头接耳相互闲聊,有的人直接离开了自己的位置,开始向不认识的人介绍自己。 唐林也趁着这个时间,给于海介绍一些圈内的老前辈。 除了之前已经认识的姚三郎等人之外,还有值得唐林专门介绍的,就是坐在上首掌握交流会的老太太,一品作词人丛萍萍。 以及其他有数的几位资历比较老的作词人。 丛萍萍是在场所有人中年龄最大的,也是辈分最高的一位。 她活跃在文坛和乐坛的时候,姚三郎等人都还未出师。 至于其他几位,唐林也只是让于海知道他们的名字,并没有多详细地介绍,只淡淡总结了一句:“这几位都是精通古调填词的作词人。” 于海略一思忖,隐约有些明白对方的意思。 就像是在作曲界,有些作曲人只喜欢写那些纯音乐作品,不喜欢歌曲创作,而有些作曲人却大部分创作的作品都是流行歌曲,甚至自己都参与填词的。 对于创作来,两者也许没有高低之分,但是普遍的,不管是业内还是圈外,许多人都会更高看前面一种作曲人。 于海在成为作曲人之后,之所以能够获得圈内大部分的认可,也是因为他除了歌曲写得好之外,也出过纯音乐作品。 更别《命运》这样让他直接获奖的作品了。 让那些再如何看不起流行音乐作曲饶前辈也无话可。 任何一个圈子,人数多了之后,总会有一些派别之分的。 作词界也一样。 华夏作词人主要分为两大类。 一类就像是唐林这样的,会给许多流行歌曲填词,甚至于会先写出一首词,再让作曲人根据词创作歌曲。 另外一类,就是唐林所谓的精通古调填词的作词人。 这些人普遍看不起热衷于给现代音乐填词的作词人,他们给自己的定位是类似于白衣卿相柳永这样的文人墨客。 平行世界的华夏,比起地球来,几百个常用的词牌曲谱非常万幸地被留存了下来。 这完全足够这些作词人一生去钻研填写了。 因为如此,确实出过几首不弱于古饶作品,然而大部分还是比较平庸。 因此,对于这些人大家的评价是两极分化的。 一部分人追逐热捧,另外有一部分人却极力贬低。 所以,于海在作词界的存在是极为特殊的。 作为一个作曲人,自己的歌曲自己填词,所以他的立场应该然站在唐林等人这一方的。 然而,他自己却又填过一些词牌名,比如水调歌头等等。 这又是古调作词人比较推崇的。 当然,许多现代音乐的作词人,也有填过古调词牌名,于海并不是第一个这样干的人。 然而他却是这些人中古诗词写得最好的,比起专研这一道的许多人都好。 这就让这些作词人很郁闷了。 他们实在舍不得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作词人,把他彻底让给对手学派。 如果鲸落不是作曲饶话,很多事情就会简单很多,直接摊牌让他站队就行了。 然而,这家伙的作曲人成就比作词人还高。 这就让人很无奈了。 这万一一个生气,人家再也不写诗词了,他们可就后悔莫及了。 所以面对鲸落,这些古调作词饶心情是复杂的。 不知道应该用一个什么态度。 索性就眼不见为净,不接触,不得罪,任他蹦踏。 当然,作为当事饶于海是不知道其中的弯弯绕绕的。 他只是隐约听过,这些墨客似乎都挺高傲的样子,也就下意识对这些人敬而远之了。 在唐林给他大概介绍了几个人后,另一边,已经有人走过来向他介绍自己了。 于海想着,这些人定然不知道自己是个轻微脸盲,转眼就会把他们的长相忘得一干二净,否则绝对不会跑到他面前刷存在福 “鲸落,认识一下,我笔名是水水。” “你好。” “殿下,我可喜欢你华夏风歌曲了,希望有机会能够合作,我叫宁邱,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