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安本斋 (第2/3页)
本就是冲着假货来的,没期望能在这样的地方碰到什么好东西,所以李定安基本上都是大略一扫,看一眼就走,连门都不进。 但走着走着,他却停下了脚步。 发现好东西了? 郑万九下意识的抬起头,当看清门头上的牌匾,神色不由的古怪起来:安本斋! 没记错的话,昨天李定安说是要在沈阳好好逛逛的,其中就有这一家。 也不怪李定安惦记,昨天那位“安本斋(沈阳店)”的ID给人的印像确实非常深: 李专家,给介绍一下门路,我们也弄几个部级认证的专定…… 一捡就是国宝?哈,最喜这样的主顾了,李专家,来故宫东门的安本斋,随便你捡…… 所以,这不就来了么? 再瞅瞅,还真就是故宫东门。 郑万九鬼鬼祟祟的:“李老师,怎么弄?” “我录,你看,遇到有问题的,我再提醒你!” 郑万九一下就乐了:今天本就是冲着假货来的,所以李定安所说的有问题的东西,只可能是真货。 “嗯,明白!” 两人说着话,跨过了门槛。 地方不小,上下两层楼,只是一楼就有一个多个平方。东西也挺全,字画和瓷器相对多一些,杂项的物件也有。 应该是刚开门,两个店员正在打扫卫生,靠里面一点,一个三十出头的男子正在敲着键盘。 看到有客人进来,其中一个店员放下抹布,迎了过来:“两位看点什么?” “随便看看!” 回了一句,郑万九径直走向了货架。 李定安跟在后面,店员倒是看到他拿着手机,好像还开着直播间,但并没吱声。 全民直播的年代,又是旅游城市,这种的每天不要见的太多,都见怪不怪了。 店员不以为意,跟了上去。 郑万九先看的就是古玩品类中最多,最常见,也最容易打眼的瓷器。他也不急,先大致围着货架扫了一圈,心里就基本上有了数:和京城的潘家园、琉璃场差不多,九成的假货,一成的真品。 不过这家店比较取巧,没写标签,更没价格,换句话说,全凭店员的眼力,和主顾钱包的厚度,再看下多重的刀。 所以比较起来,昨天的良品坊还是相对厚道的,至少人家明码标价,宰的明明白白。 暗中思忖,郑万九指了一下架子上物件:“介绍一下!” 李定安瞅了瞅:嗯,典型的萝卜尊器形! 顾名思议,就像一只根上梢下的青皮大萝卜,梢的下半部砍掉后装了底足,萝卜根上又镶了一截细长的瓶径。 其实说白了,这玩意属意清朝独创的器,和瓶的区别不是很大,说它是罐和瓶的结合体也不算错。 看看商周时的晋候鸟尊、四羊方尊,以及唐朝的兽足白瓷尊,包括明朝的莲花尊,和这一件压根就不是一回事。 “老板好眼力,这是一件康熙时期的冬青釉莱菔(萝卜)尊!” 郑万九斜了斜眼睛:“确定是康熙?” “那当然,专门请专家鉴定过的!” “官窑还是民窑?” “当然是民窑,官窑全在二楼,不过这一件也是难得的珍品!” 一问官窑民窑,店员就知道了,这两个十有八九是生手,顿时间又热情了许多,伸手拉开柜门,又做了个请的姿势:“老板上手看看!” 郑万九也没客气,真就拿了出来。他先是装模做样的看了看釉,又看了看口,最后翻了过来。 当看到底上的款时,郑万九差点没崩住,笑出声来:好家伙,若深珍藏? 这种款识是康熙时期首创,也确实是民窑,相对名贵一些,所以仿品也不少,大多集中的光绪和民国时期,现代也有。但是,稍内行点的就知道,若深窑只烧青花瓷,包括后朝的仿品,也大多只仿青花。 但这一款,却是青瓷? 换而言之,这就是用来骗棒槌的。 当然,你要说是店里用来识别、甄选顾客的手段,也没问题。 暗暗乐呵着,他又看了看李定安。 当然,不是问真假,都不用看款识,郑万九闭上眼睛用手摸都知道是仿品。 他的意思是买不买。 李定安点点头,声音稍有点粗,像是夹着嗓子:“差不多!” “这位老板也是行家!” “少啰嗦!”郑万九把东西放了回去,“多少钱!” 店员比划了一下:“十万!” “清代的民窑哪有那么贵?最多八千……” 哈哈,真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