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03章 假的总归是假的 (第4/4页)
‘洋烟墨’……就张大千、齐白石、傅抱石、李可染等名家最喜欢用来写字作画的那种。 这种墨没其它特点,就两个字:便宜!因为它的主要成份是石油类燃料燃烧后的残留物……嗯,就汽车排气管里的积炭,也是那东西……” 连自珍一个后仰,整个人都呆住了:你说啥? 也不止是他,几乎所有人都露出一幅“日了鬼”的表情:汽车排气管的烟? 这都是哪跟哪? 但要说不是……这种东西很容易检测,初中的化学实验室就能做。 包括之前的人造丝,鉴定起来更简单:抽出一缕拿打火机一烧,就能一目了然。 所以说,已经有两处地方不对了,破绽都这么大,还有什么继续往下鉴定的必要? 大都抱着类似的心理,渐渐的,议论的声音越来越小。到最大,偌大的会议室,密密麻麻几十号人,竟然静的只能听到呼吸声。 最后,还是赵永江打破了沉默:“那印呢?专家们反复和京城故宫的真印比照过,没有任何误差……” “对!”连书记突然就活了过来,“李老师你也承认,这上面的四方帝玺是对的!” “印章确实是对的,因为地图织好后,重新用真印盖的!” “怎么会?” 又来了? 连书记这算不算是记吃不记打? 郑万九暗暗乐呵着,又听李定安娓娓道来:“没什么不可能的,因为这幅地图是溥仪伪造的……1924年,冯玉祥入京,逼迫溥仪离开皇宫,没办法,他逃进了日本公使馆…… 离开皇宫前,他带走了相当多的一部分古玩和珍宝。其中包括部分帝玺、名家字画以及这幅地图的真迹……包括没离开皇宫之前,他就给日本人送了好多东西,这也是日公使馆愿意收留他的原因…… 当时为寻求日方庇护,他又给日本人送了很多,大都是金银、字画和一些政治象征意义不大的东西……后来,日本人胃口越来越大,打起了这幅地图的主义。 但这幅地图的含义不一般,如果送给外国人,不止是数典忘祖,大逆不道,而是卖国求荣……而恰好,他的身份更不一般。所以,他不敢送,也不能送…… 还是他的英文老师,英国人庄士敦出主意,说反正日本人没见过真品,又不识货,造幅假的也看不出来……溥仪欣然同意,委托庄士敦带着真品,到上海仿制一幅…… 而为了能以假乱真,溥仪还特地让他带了许多宫廷内藏多年的素白苏锦,所以,地图的底布也是对的…… 到了上海,庄士敦找到英国买办,上海纺织大享严裕棠帮忙。但严裕堂只会织布、纺纱,却不会绣锦,所以又请来了纺锦名家都锦生。又因为日本人催的紧,来不及用传统的手法纺绣,都锦生就决定:机织…… 大概用了一周,同样大小,仿真度高达百分之八十的地图就被织了出来。以防万一,庄士敦先带着地图到了天津,盖了印之后,又到京城请临募名家募字,再请仿旧名家做旧……再之后,庄士敦才回到天津,把地图交给了日本人…… 中间具体发生了什么不知道,原先的那幅真品去了哪也不知道。是不是日本人后来发现这幅是假的,是不是占据奉天后又用这幅假的换走了沈阳故宫的那幅真品,同样不知道。但之后,留在沈阳的故宫的,就是这一幅……” “李老师怎么知道的这么清楚……猜的?” “你就当我是猜的吧,不过并非没有依据:庄士敦回到英国后写了许多有关末代皇朝、以及皇宫内的自传体文学。其中有一本,如果翻译过来的话,应该叫《中国三十年之见闻》…… 其中就记载了他到上海仿制地图的经过……但写的很模糊,只是说溥仪委托他带着苏锦到上海织一幅地图,又说到了上海后找了严裕堂和都锦生……但没说是什么地图,更没说绣来做什么用,所以只能当做依据,而非证据…… 至于原因,应该和时代背景有关:他写这本书的时候,正是太平洋战争时期,美英联军和德国、日本把脑浆子都快要打电来了。而溥仪又正好在沈阳当大满州国的皇帝……可能是怕留下什么把柄,所以没敢写那么详实……” 李定安说的很慢,其他人也听极为认真,而且其中不少人都是琢磨这其中的可能性。 但无论怎么琢磨,发现都好像无懈可击? 况且,他还给出了实质性的证据,验证的方法又不难? 可要说这就是事实……没人会甘心! 丢人就丢人吧,反正都丢到家了…… 连自珍心一横,咬了咬牙:“李老师,这不符合逻辑!” 看神情就知道,他这是实在没办法了只能创造条件找办法,李定安无奈的一叹: “连书记,其实你很清楚,我就是解释的再多,再完美,你只要想找,总能找到反驳的理由。但是,赝品就是赝品,别说还不到一百年,就是再放一百年,假的依旧是假的……” 老爷们,两天都是六千多字的大章,算一章补更,应该没问题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