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78章 八大山人的题章 (第2/3页)
看着小票“滋滋滋”的冒了出来,他差点就乐出了声。 一百万? 来这五年了,第一次赚这么多…… 父子俩很是殷勤,说是一定要留下来吃一顿斋饭,李定安却婉言谢绝。 一行四人告辞离开,车停在青石巷外,所以几人还是从进来的地方出去。 出了侧门,又进巫观。 付妍说师刀和五雷都司令就是老道士从这里面取出来的,以此来看,这里应该也有好东西。 不过不急,下次再来看也不迟。 思忖间,李定安不急不徐的往外走,纯粹是本能的反应,路过的时候又随意的捎带了一眼。 但就是这一眼,又让他停下了脚步。 墙上挂着一件铜制的项圈,做工很简陋,大致就是一根铜环,上面挂着几枚铜铃铛,又用铜链吊了一块坠饰。 都不大,项圈不大,铃铛也不大,坠饰同样不大,将将大拇指肚那么一点,四四方方,裁切的很整齐。 材质同样一般,反射着一点玉质类的润光,一看就是牛角的。上面刻着一枚符号,很抽像,感觉像是一只鸟。 这东西之前进来的时候他就看到过,以为是苗族的饰物,又是铜的,也没有锁在柜子里,所以就没在意。 但这会儿他满脑子都是“宁王”、“八大山人”、“牛石慧”,看到点东西就会产生联想。看到这只鸟的时候也一样,脑海中不由自主的就想:八大山人最擅画鸟,而且极具特色,没有一只不是翻白眼的。 鸟翻白眼,闻所未闻,所以说,同样很抽像…… 正转着这样的念头,他猛的一顿,只觉咯噔的一声,心脏不争气的跳了两下:刚才说什么来着? 八大山人! 好家伙,捡大漏了…… 他一停,旁人自然也得停,雷明真顺着他的目光看了一眼:“这是铜项圈吧……怎么了?” 李定安定了定神,张口就来:“没怎么,就是觉得做工很别致……看,是不是挺圆?” 这就别致了? 你给我,我能掰的更圆…… 多年死党,又亲眼看着他捡了那么多的漏,两只大眼睛滴溜溜的就转了起来:“就一根铜环能有多别致?要是喜欢买就行了,又不像之前那些法器,还那么多讲究?” 废话,不讲究怎么忽悠外行? 老道士嘀咕着,也往前走了点。 之前宅子里留下的东西太多,后面又买了许多,道器、巫器、乐器、衣袍、道服等等,混在一块的时间长了,好多他也忘了具体的来历。 再一看,就一根铜环上挂着几颗铃铛,还挂了枚牛角坠,确实不怎么样。就算是苗家的东西,也是平民戴的。 稍有点钱的都打银饰了,谁用铜的? “善信如果喜欢,就拿去赏玩!” 哈哈,白送? 李定安挑了挑眉毛,也没客气:“那谢谢道长!” “善信客气!” “不用装盒子,给我就行!” 马尾青年要给他包起来,李定安又拦了一下,就那么随随便便的拎在手里,还在手指上绕了两圈。 父子俩恭恭敬敬的把他们送出了门。 客气了几句,双方道别,四个人不紧不慢的进了青石巷。 “一百万……你怎么给那么多?” “给少了道士肯定不卖,还不如干脆点!” “那就是捡漏了?” “哪有那么多的漏?” 不可能。 虽然从前到后,李定安都很淡然,表情也没有太大的变化,但凭直觉,雷明真总觉得李犟犟淘到了好东西。 第一次是那件双连印,李定安看的比较认真,明显比其他几件看的久。除了看,还用手指虚划,像是在辩认上面的字。之后又扣了扣印纹里的包浆,辩认是不是后做旧的。 再就是刚刚这件铜环,有那么一两秒,就觉得李定安呼出的气都像是热了几分。 但也就是在心里想想,俗话说闷声才能发大财,毕竟段牧和付妍还在旁边。倒不是说关系不好,而是和李定安认识的时间太短…… 雷明真紧紧的闭上了嘴,段牧和付妍则凑在李定安身边,瞄着他手里的几件东西:“李老师,这念珠上面刻的是什么?” “六甲秘注,又称九字真言,就是道士常用的‘临兵斗者,皆阵列前行’!” “这一件呢?” “水盂,俗称净水碗……西游记看过吧,和观音手里的净瓶的作用一样:里面装水,再插一根柳枝或小花,作法事的时候在法坛上洒一洒,意示清洁之意……” 雷明真也瞅了瞅:“谁洒?” “三洞高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