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章:妖啸残阳 (第2/2页)
着再次回过头去吩咐道:“小五,快别教莫管事的伤心了,赶紧的再赏他五刀,让莫管事暖暖心。老三,你去水井边候着,回头手脚麻利点,别误了正事!” 壮汉朱老三应声而去。书童朱小五本来还有点物伤其类的难过劲儿,可一听又要打赏,立马那点子难过劲儿就没了。小脸儿气得湛清碧绿,心说:“大少爷呀我的大少爷!拢共四位少爷在座,都想着瞧美人,怎么回回上套就您一个人呢?您自家听得心里头拔凉,反倒要赏钱给别人暖心,这都哪儿跟哪儿啊? 再者说了,就他那颗心?扒开那张巧嘴往里头看,一准儿能看见他那颗黑心,而且都凉透了!别说五刀,就是把咱身上剩下那二十个金瓜都赏给他,也指定暖不过来!最好您待会儿都赏给他,回头咱们主仆几个要饭回家。到时候您就真知道,啥叫心里头拔凉拔凉的了!” 书童朱小五气归气,自家大少爷当众吩咐的话,他可不敢打一丁点折扣。莫方又一次谢赏,这次借坡下驴,谢赏谢得那叫一个声泪俱下。 更让朱小五气愤的是,挑起莫方这堆闲话的空桑山姜少爷,还在一旁不咸不淡地道:“莫管事不需如此,谁不知道朱兄天生就是这般豪情仗义!你若真心过意不去,待日后寻到机会,在你们七小姐面前,替朱兄多美言两句也就是了。想必朱兄定然是乐意的。” 朱大少在旁边闻言,抚掌大笑:“姜兄真乃妙人,此言深得我心!” 自家大少爷这句话一出口,差点没把书童朱小五直接气晕过去,心说:“大少爷您还有点谱儿没有哇?眼前这事还没完呢,您就给他安排日后的差事啦?他那张巧嘴,给您美言倒是不难。可他能便宜得了您吗?得嘞,刚还想那二十个金瓜呢,看这意思,还真就悬了!我滴个命呀,咋就那么苦哇!跟上这么个不分流儿的主子,往后的日子可让人咋个过哟?……(此处略去小书童怨念叁仟六百字)” 待得亭中场面稍稍一静,年纪最轻的那位原少爷起身踱到亭畔,游目四顾,提议道:“看来要等那小葫芦走到亭下,还需些时候。都说这北锋亭上观景,与寻常风光迥然不同。此时亲见,果然好似冰炭同炉,别有一番滋味!我等今日于此缘聚,不可无诗赋以纪。诸位仁兄何妨借此时一舒情怀,若是天幸哪位仁兄妙手偶得佳作,他年被世人吟咏传颂之际,说不定我等今日之会,也能沾光被提及呢?” 众人闻言,这才想起最初是说到亭中雅集,赏景赋诗来着。只是方到此处,朱大少便忙着张罗瞧美人的事,众人便把先前这赏景赋诗的茬口给混忘了。 眼下既然有人提及,其他几位少爷也就欣然起身,纵目观景。留心那么一瞧,嘿!这北锋亭上看风光,果然是大大的与众不同。 但见脚下黑方长墙沉沉一线,将映入眼帘的景致分作两边。这一线之隔,便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左手边是泾渭分明的青、红、金三色。小镇青瓦、枫林火红、麦田金黄,层次井然有序。飒飒秋风横过田野,吹得枫林艳似火舞,地里的麦穗随风起伏,如同金黄色的浪潮,一波又是一波,向着远方无尽奔流。 右手边则是反差强烈的黑白二色。黑山似铁、白骨如林,从黑方长墙外侧的墙根下,层层白骨一直铺陈到视线难及的幽暗山坳深处。 尽管此刻夕阳在照,给这黑山白骨都镀上了一层看似温暖的金红色。可还是令人觉着死寂沉沉,压抑得喘不过气来。 这两个截然相反的世界,同时砸入亭中观景之人的眼中,一时间生死、善恶、美丑、……等等尖锐对立的诸般感受共同袭来,彼此交错混杂。美景因恶境相邻而愈美;恶境因美景在侧而愈恶。 这般景致,恰如姓原的所说,似“冰炭同炉”。诸多滋味混在心头,令人顿生无限感慨,却偏偏又觉得茫然若失、欲语还休! 九州之地,举凡炼气士,必然文武兼资。盖因无论男女,十二岁前根骨气血未全,必须先习武打熬筋骨、强健体魄;学文增长知识、开拓智慧。 待这两项都能有所涉猎进益,年满十二岁后,方可起始炼气。正所谓“文武双全始炼气”。仅这一道门槛,便将普天下的贫寒人家,几乎尽数挡在炼气之外。 所以如眼前四位少爷这般,年纪轻轻就达到了炼气中境“行气境”的少年英才。无论彼此文章诗赋上的水平究竟是高是低,最起码的幼功那是都有的。 各家的书童伴当,也都没少经历这种场面。眼见得几位少爷正在酝酿感情,连忙熟门熟路地各自将笔墨纸砚备妥,屏息凝神静听,准备抄录少爷们的“佳作”。 恰在此时,一声异常凄厉的狼嚎,自山坳深处蓦然响起。一声未落,二声复起,紧接着第三声再啸。 妖狼之啸,与寻常狼犬的嚎叫不同,格外的肃杀惨烈。这三声妖啸破空传来,似乎刹那之间,就将众人眼前的满天红霞,染成了nongnong的漫天血雾。 ***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