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章:此夜登仙(上) (第1/2页)
九州大地的月色一向朦胧,即便是在最为晴朗的月圆之夜,月亮也只是空中模模糊糊的一团光晕。 因为从古至今便是如此,所以从来不会有人觉得,这有什么不对。 在内院大管事莫天看来,今晚这个月圆之夜,与他过去四十九年生命中,所经历过的五百八十九次月圆之夜似乎没有任何不同。 他不知道,就在方才,他忠心耿耿服侍了一辈子的主人莫老太爷,作下了一个决断。而这个决断将彻底改变九州大地之上所有人的命运。无论是天家仙家,还是凡间士民。 刚刚亲自作下这个决断的莫老太爷,也以为他的决断只会对莫府相关人等造成影响。再想大一点,也不过就是对金天济星殿下的谋划稍有助益而已。顶多算是把本来就打算付给当今昆仑天子的代价,转付给金天济星殿下,做个继任昆仑天子的从龙之臣罢了。 莫老太爷万万也不曾料到,他的这个决断所引发出的一系列重大变化,将在未来长久的岁月里,深刻地改变整个九州人类世界的大格局。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格局,才配称得上是九州大格局呢? 传说在大神伏羲之前,人类原本生存在一片被称作“神州”的故土。但那里妖魔肆虐、精怪纵横,环境之恶劣每每令人绝望。 大神伏羲为同族世世代代的悲惨命运伤心痛惜不已,遂以自身生命为代价,造出此纵横万里之九州福地,庇护后世子孙得以安生。 这,算是第一个九州大格局。 大神伏羲之前,只有零星传说,史不可考。九州“文明”,自伏羲画卦始。 大神伏羲之后,人类便在以昆仑山为中心的万里九州繁衍生息。据说昆仑圣山之巅,有大神伏羲五十万年前所留摩崖石刻。除了号称“与天地准”的易书卦象之外,还有对曾经故土“神州”的简约描述:“五湖四海三仙山,神州万峰散星罗。” 所以,眼下的九州之地虽仅有纵横万里。但从古至今,人们还是习惯将九州最大的五座湖泊称为五湖;四海、三仙山与散作星罗棋布的上万座灵山虽无处可寻,却依然留在世世代代的传说中,成为了九州子民们集体记忆的一部分。 史载大神伏羲造就九州,最终去世之前,以每一对夫妻及其所生子女为一家;以每一个人类部落为一姓;以每姓部落所分得的居住之地为一国。封万姓、建万国。这便是九州之地“国、家”二字最早的由来。 大神伏羲去世之后,九州天下万姓万国之间,渐渐矛盾丛生。彼此每每以巫法相互征伐,巫法强大者便被视为“贵族”。 随着时间的推移,九州之地上的“国家”数量愈来愈少,每一个单独的“国家”都愈来愈强大。这个阶段长达二十万年,后世称之为“九州上古巫法时代”。 在这二十万年间,纵然九州大地风起云涌、英雄辈出。任凭无数豪杰慷慨悲歌,演绎出多少动人心魄、留诸后世的传奇事迹。但大神伏羲所留下的第一个九州大格局从未改变过。 直到三十万年前,有大巫颛顼横空出世,独霸昆仑圣山之巅闭关悟道。历时三百余年,破关而出,自称“尽解伏羲大神所遗之秘,悟彻天地大道。” 大巫颛顼从此自称“天子”,也就是天帝在人间的儿子;称昆仑圣山为“帝之下都”,即天帝在九天之下的都城。 大巫颛顼所悟之“道”,与世间已有的众多巫法皆不相类,所以广收凡间炼气士为门徒以传道,称修道门徒为“仙家”。 又于昆仑圣山之巅建“绝地天通大阵”。阵成之日,大巫颛顼称他以“天子”之身,通过此阵祷于上天。则天帝必能应其所请,降下九天雷劫,可诛世间一切邪佞。 其后果然雷劫降世,旬日之间,九州大巫强横者,被雷劫屠戮一空。九州之地各国家纷纷遣使入觐,承认大巫颛顼为“天子”。 自此,天子颛顼一统九州,并派出门下众多仙家,将九州之内凡炼气士以上,通晓巫法者尽数诛灭。而后命仙家分别驻守九州千余座灵山,以拱卫昆仑,统治九州亿万生民。 至此,世人方知天子颛顼将其爪牙称为“仙家”的含义,暨驻守于灵山之上的修道者,与凡间士民高下有别。由于这些“山上的人家”,平日里等闲不履凡尘,故而凡间士民往往便称之为“仙人”或“仙长”。 众仙家也每每以高居凡俗士民之上自诩。九州世间有俗语“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所谓“人上人”,其实指的便是“山上人”。 眼见天下初定,天子颛顼乃告谕九州士民:“大道唯一,不假外求。自今而后,世间凡炼气有成,欲参修大道者。皆须待天下灵山仙家选拔审定后,方有资格服用昆仑天子赐下的‘升仙丹’以筑仙基。 筑基以上便可晋身为修仙者,皆入天下灵山为仙家。有未服‘升仙丹’,私自以外道邪法筑基修道者,即为“他心邪魔”,天地不容,九州举世共诛之!” 其后百年,九州大地上不仅巫法巫术,所有修仙之外的修道法门俱被禁绝焚毁,所有仙家之外的求道之人俱被判为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