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八十八章 移民签证 (第1/2页)
一众匈奴使臣听闻刘襄此言都十分动心,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单于庭是草原上最繁华的场所,可若是与长安比起来,什么都不是。 不过他们能被挑选为陪同呼延王出使汉朝的使臣,还是有些本事的,很快就调整好了面部表情,不动声色地观察着呼延王的神色。 他们虽然对汉朝皇帝的话动心,可他们的家眷都还在单于庭,若是直接跪舔汉朝,恐怕会被扣上私通汉朝的帽子,牵连家眷。 呼延王的表情阴晴不定,可以看的出来内心正在进行着激烈的斗争,一众匈奴使臣都希望呼延王能够顺水推舟的应下刘襄的话。 外臣斗胆,恳请能派遣族人来长安定居,恳请陛下恩准。 呼延王出乎众人意料,谁也没有想到呼延王迟迟不决的原因竟然是想让自己的族人来长安定居。 汉匈为兄弟之邦,此事自然可行。 谢陛下圣恩! 作为匈奴名王的呼延王深谙狡兔三窟这个道理,与汉朝交好百利而无一弊。 匈奴看似已经渡过了危机朝着正轨发展,可内部却是暗流涌动,矛盾重重,随时有可能船破人亡。 呼延王是匈奴帝国的名王不假,可他也是呼延氏族长。呼延王首先考虑的是呼延氏的利益,其次才是匈奴帝国的利益。 皇帝陛下,外臣也想携家眷来长安定居。 陛下,外臣仰慕中原文化久矣… 有了呼延王开头以后,匈奴使臣团的成员争先恐后的向刘襄提出移民申请。 宴席上的大汉官员看着匈奴使团的举止,自豪之情油然而生,看向匈奴使团的神色中多了几分藐视。 典客。 臣在。 大汉与匈奴为兄弟之邦,两国子民理应互通有无。然两国有居心不轨之徒,若是随意放纵之,必然会损害两国关系。 由典客署依据两国国情制定一匈奴子民定居长安的相关规定,凡有意来长安定居之匈奴人不可携带兵器辎重,由典客署于边境负责审核,对符合规定者发放照身帖,称为签证。刘襄缓缓说道。 谨遵圣喻!冯敬恭声道。 大汉延续秦制,编户齐民,若是没有相应的身份证明,根本不可能畅行无阻。 谢大汉皇帝陛下圣恩!一众匈奴使者恭声道。 看着一众匈奴使者因为有机会在长安定居而难以掩饰的激动激情,刘襄内心十分满意。 刘襄对于草原的未来管理规划中除了进行碎片化管理外,还有进行文化入侵这一手段。 这些年草原一二连三的变故,使得匈奴已经失去了对汉朝压倒式的骑兵优势,再也不是那个让大汉君臣谈之色变的游牧大帝国。 按理说这时候刘襄应该一鼓作气倾举国之兵与匈奴决战,灭亡匈奴或者重伤匈奴,从而换来边境的和平,缔造一个盛世。 可有前世上帝视角的刘襄十分清楚就算将匈奴击溃,也最多只能享受一二百年的太平盛世,届时又将会有一个新的游牧帝国崛起,对大汉形成新的外部威胁。 前世匈奴被击溃以后,匈奴的小弟鲜卑就统一了草原,成为了新的草原霸主,在五胡乱华的北方十六国中有五个国家都是由鲜卑人建立的。 从秦帝国连贯秦、赵、燕三国长城的那一刻起,草原游牧民族由分裂走上统一也就成为了不可逆袭的历史大趋势。 游牧民族靠天吃饭,且资源不如中原王朝丰富,为了维持生计就必须要同农耕政权进行贸易。 秦没有统一中原之前,北方的月氏、东胡、楼烦等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