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九章 (第1/2页)
山沟里依山傍水住窑洞的人陆陆续续挣扎着往塬面上踩点盖房子。家里有适婚青年的庄户更是着急,塬面上没有几间砖瓦房,连个说媒的人都没有。当老人的一辈子劳苦奔波还不是盼着后人结婚生子,儿孙承欢膝下也就是这辈子最大的功劳了。在塬面上盖一院子瓦房那也不是嘴上说的那么简单,以当时的行情算,盖两间上房外带个伙房,不算院墙、牛棚、杂物间,工匠、材料费加起来,手头上没有个七八千动不了工,盖房子不像挖窑,只要有面墙,随便掏挖一个洞都能放东西,猪、狗这些家畜就有了落脚的地方。塬面上就不一样了,想在地面上搭个篷房堆放杂物都得材料,那都得拿钱买来。 湾里的十几户人家里,宁祥家最先起的头,秋后就动工在塬面上盖房子了。这也是形势所迫,他们弟兄姊妹几口人挤在一个有着一转圈窑的地坑院子里,眼见着文祥和会祥都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文祥说好了媳妇就等着结婚,娘家人非得要几间房才同意办事情,没有办法,几弟兄就在院子里面靠墙修了两间土瓦房充门面。兄弟间就这样,没成家时在一个锅里搅和啥都不计较,娶了媳妇各自成了家,都各有各的算盘和无奈,几口人住在一起经常为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弄得弟兄妯娌间红了脸。宁祥秋后在塬面上一动工,隔壁平第家也到处打问着在塬面上兑地。平第这几年一直在外面闯荡,起初在兰州给人打下手蒸馍馍,学成后就回来在平凉城里自己开了间铺面做起了卖馍馍的生意。他们以前的烂肠日子也从平第手里翻了身,平第上面的三个jiejie出嫁也给家里添帮了不少。湾里最先在地坑院子里盖房子的就是平第家,看着那几间红砖砌成的房子,湾里人着实有点眼热,燕燕三个经常站在窑顶上透过宽敞的玻璃门窗往里面瞧,能看得清楚里面的家具摆设,窑洞里的那点小窗户可看不到那么清楚。平第媳妇也是湾里媳妇子当中最俊俏的,和平第上初中时一个班,中学毕业后就在理发店里学理发,两个也算是门当户对的手艺人。自从平第娶了媳妇,庄里人明显的感觉平第他爸王天柱走路腰背都挺直了,说话的声腔也大了些。以前碰到路上和人打招呼,只看见嘴唇略微颤动,根本听不清楚他嘴里说的什么话,扬起长鞭子赶羊时,才听得到他习惯性的“唉、奥、咦”的声音。虽然也是王姓,由于他们早些年从王沟里落户到白家洼,和村子里王姓的人家不是一个门户。王沟老婆活着的时候,一家老小八口人住了两孔敞口烂窑,王天柱靠着一群羊养家糊口过日子,自从出嫁了三个女子,平第这几年生意也做的好,家里慢慢的发迹了起来。平第念着是王家奶奶接生的,偶尔回家也来看望王家奶奶。一次,他拿着新买的照相机来家里给王家奶奶拍照片,王家奶奶满心欢喜的传道着:“平第是个有心的娃,还知道把我来看看。我一辈子接生的娃娃也数不清了,我记得你妈生你的时候难产。唉,你妈把罪没少受,人家娃娃头先出来,你光能看见光脚片子,吓得你奶奶哭天喊地的跪院子里拜神。我那时年轻胆子也大,眼见着大人没气息挣扎了,我手塞进去把你翻正拽了出来,你出世憋的脸都成青紫色的了,勾子上一巴掌半天了哭声才出来。天光神!我这才把心咽进肚子里”,平第憨憨的笑着说:“就是,我妈还一直说没有大奶奶你我们两个命都拉不住”,王家奶奶哀叹了一声说:“唉,那些年女人生娃就像牛下牛娃一样,生的也绸么,刨一堆灰土在上头硬挣扎着生,哪像现在生个娃提前就进医院了。唉,光阴好混的很!你那个没福的老奶奶在世时还经常传道,看她还能活到你娶媳妇的那一天嘛,活着的时候到底把罪受了。而今孙子有了出息她没影行了。哼嗯——”平第只是咧着嘴巴憨憨的笑着,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他这几年也开始发福起来,原本的大脸盘看起来更方庭,像皮球一样突出的肚子使得前排的衣服扣子绷的很紧,坐在火炉边的凳子上一个劲的揉搓那一双rou墩墩的双手。窗外,凛冽的西风呼呼吹来,把门帘刮上了门框,拧成一股在门上翻卷,拍打着门框发出邦邦的响动。刚烧完炕的烟囱里冒着浓烟,刚到出口便被风刮的无影无形。存生和猫吖外出赶集去了,只要不下雨雪路能通行,他们两个集集不落,按存生的话说,只要天上不下刀子,这个集还是要跟。王家奶奶坐在门口的高板凳上,双腿并拢放在大腿面上,白色的袜子在一身黑色的衣裳下显得格外醒目,她不时把耳畔的碎发豁进帽子下等待着。平第像个专业的摄影师那样对着镜头看一眼,又跑前来给王家奶奶整理好衣襟,给她单独照了一张,随后又让燕燕三个站在身后拍了张合照。燕燕三个都穿着臃肿的棉袄,头发也没来得及打整,燕燕连忙蘸了口口水在头上抹了几下,仓促不安的站在王家奶奶身后。小燕站在中间的位置,抿着嘴拘谨的笑着,半个头都被王家奶奶遮挡住了。 效林也在以前养猪的摊场上盖了几间房,虽说没有另起锅灶来回两头跑,牲口还在窑里看着,两个娃娃也是由熊家老爹老两口一手经管着。效林媳妇时不时的在效林耳旁唠叨几句:“等两个娃再大点不要人经管了,咱们就领上来算了。大和妈又不是养了你一个,孙子光不是给咱们一家子拉扯大的。老大老二现在另开了,看人家过的多利落,老人年龄越来越大,有个啥病疾的,一个个都躲的远远的。趁着大和妈身体硬朗还能动弹,咱们把粮食牲口一分,也过几天消停日子”。每每当彩霞在效林耳畔像个蜜蜂一样嗡嗡嗡传叨时,效林都狠狠地瞪一眼,沉默半响才开始骂彩霞:“你说你是福烧的很!早晚回来能端上一碗热汤饭,两个娃肚子里跌下来长这么大,你cao过几回心?进熊家渠这么些年了沟沟渠渠的庄稼你脚印子都没踏过遍。放眼白庙塬上看一遍,谁家老人不在小的跟前,白家洼jiejie咋都不说着让姨娘走老大家去。现在两个娃娃上学吃饭都要人经管,咱们卖菜能顾得上吗?牲口和地里啥的没那两个老人经管,你还想一天消停的卖菜呢?头背到脊背里光一天里想没边际的事儿。赶紧把你那猪脑子念头打消了去。咱们另家你想都不要想,你不要脸了,我还要在熊家渠里把脸背上活人呢!……”彩霞心里虽有另家的念头,每次都被效林一肚子的大道理愤愤地压制。效林心里压根儿就没想着要和熊家老爹分开过,虽然熊家老爹和他像八字不合一样,从小就打心眼里看他干啥都不顺眼。但是终归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父子,面红耳赤的一番争竞后,到头来还不是为了他把日子过到人头里,这一点效林还没有混帐到不明事理。也出于内心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效林觉得老人跟着小后人过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存生和猫吖看着塬上的人都像跟风一样往塬面上修房子,心里稍有一点隐隐不安,但是又转念一想,现在吃住都遂了愿啥都不缺,何必一天跟风自寻烦恼。存柱两口子也是,胜利和顺利都在外头闯荡,看样子两个也没有意愿再回来务农,一心折腾着想在城里买房落户。虽说顺利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对上眼的,也有不少说媒的人,顺利都是应付着见一面就没有了下文。顺利还不断给存柱两口子宽心,保证过三四年娶媳妇结婚。存柱两口子说不动也没有办法,他们能把几亩庄稼地营务好就够可以的了,其他的也是白cao心,索性丢手不管。 湾里的十几户人面对往塬面上修房子的事,提起这个话头时,都各抒己见的谈论一番,就像说起国外的战事一样,到最后还是以几声叹息收尾。似乎他们都觉得那是一件远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