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四章 (第1/2页)
按照最近几年来形成的惯例,存生和猫吖正月初八开始就恢复了卖菜的营生。只是正月里的生意常常不尽如人意,进城拉一车菜往往得赶两个集才能卖完。人们年前大包大揽储存的,和做的各种吃食都还没有消化完。正月里大人都是往外撒钱,很少有来钱的门路。不像娃娃们,大碎娃娃正月里倒成了有钱人。你看他们手不离口袋的揣着自己的小金库,生怕不捂着随时有可能长翅膀不翼而飞。每个人的口袋里至少都装着几毛买泡泡糖和炮仗的零花钱。燕燕三个也是,他们把一元以上的整钱都各自存放在抽屉柜子里,只留五毛钱自己支配,随时想起来都拉开抽屉取出夹钱的笔记本,蘸点唾沫星子一遍又一遍数着,年钱都是大人们特意到银行换取的刚把硬正的新钱,数起来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还别说!这种“有钱人”的感觉简直爽到无法言传。 正月初三是年后第一个集,恰逢天气晴好,赶集凑热闹的人也乌泱泱一大群,但大多数都是闲来凑热闹,也有一些在集上顺路买走亲戚的礼当。在外面混世面回来的年轻男女穿着五花八门的时兴衣服,有的男青年还从外面领个外地媳妇回来,两个人勾肩搭背的走在街道上,头紧紧凑在一起边说边笑,全然不顾两旁行人投来异样的眼光。向阳的台阶上,零散的坐着几个七老八十的老汉,有回民也有汉民。他们有一句没一句的说些道听途说来的奇闻轶事,还有眼下的庄稼地里啥时候开活。庄稼地里的那点事儿永远是他们中心话题。“民以食为天”嘛!这些曾经穷怕了人,能在而今的世道里享福,全仗着家里鼓鼓的粮食囤囤。这些老汉三五一群,四六一伙聚在向阳背风处一起晒着太阳,有的捋着花白的胡须,有的不停地往长短不一的烟锅里添旱烟,一边“叭叭”地抽着。这些胡子吧喳的老汉基本上都抽不惯纸烟,正月里见过世面的后人回来孝敬一两盒,他们便装在口袋里充充门面。把自己营务的老汉烟抽成了一顺子,其他再洋气的烟抽上怎么也不过瘾。这几年集市上流通了一种当地小作坊生产出来的大工字卷烟,有成人的大拇指头粗,是市面上纸烟的一倍长,比牛皮纸稍微软薄的黑褐色外包装,劲头介于纸烟和旱烟之间,吐出来的烟气和老汉烟一个味道。有城里来的小商贩夹带在其他商品里卖,由于价格便宜携带也方便,成了一部分农村老汉的“耍人”不二选择。腊月里熊家老爹来燕燕家里浪,正好忘记了带他的长烟锅,他也抽不惯存生的纸烟,猫吖便在赶集时买回了几盒大工字卷烟。没想到熊家老爹边抽边连连叫好,说比他的老汉烟稍微绵软点儿,抽着也顺气很。从此,猫吖只要是逢年过节去熊渠门上,都不忘记给熊家老爹带几盒大工字卷烟。熊家老爹每天都带着两种烟去他们对面的阳山斜洼上,和庄里的几个老汉一起晒太阳,隔四五天掏出来一根搭鼻子上闻够了,才缓缓的点上一根。 年前头大人们置办年货得花一大笔,正月里给亲戚家孩子们得散发年钱,加上走亲戚买礼当等,乱七八糟的各种开销实在是不敢细算,稀里糊涂不算帐还好,一算着实把猫吖吓一跳。每晚睡觉前猫吖和存生说起一天只出不进的开消,她就不由得急躁起来,恨不得立马去赶集卖菜挣回来。存生半开玩笑半劝猫吖:“正月里的集还不是白点灯耗油,站满满一天挣得那两个钱刚能够把油钱滚回来,还不是瞎忙活!不顶让人安稳过几天年,叫我说,正月十五灯会过完了跟集都不迟。正月里看着集上人多,还不都是看热闹的。”猫吖倒是不以为然,跑车贩菜多散舒,省得她在家里围着锅头支应亲戚,有时亲戚多了连续一天都在厨房里走动,到晚上累的人脚后跟都疼,比她卖菜都煎熬。更让她气不过的是,不管家里来多少亲戚,存生都是场面上人,只顾着陪着亲戚喝茶拉闲。有时麻将桌支起来他自己倒玩的不亦乐乎,全然不顾她在厨房里如何烟熏火燎的准备吃食。饭菜一上桌便陪着亲戚喝酒猜拳,喝的面红耳赤,亲戚还没支应走,存生先倒头呼呼大睡了。这一两年被猫吖教训的存生算是有点眼力见了,还知道偶尔来厨房探视一下。燕燕三个小的时候,家里地少粮食紧张,而那个年代的人饭量都大,常常来的亲戚一多,吃到半中腰家里压好的机器面就不够吃了,猫吖急的团团转,准备和面自己擀,一次又一次地指着燕燕去叫存生,回来汇报都是,“我爸爸吃着呢,催着让你赶紧下面端饭呢”,猫吖手塞在面盆里活面,气得肚子都疼,嘴里不停地骂存生是个猪之类的脏话。按农村里的习俗,正月里不管家里来的亲戚有没有吃饭,都要在家里备一顿饭,让亲戚动一动筷子吃几口菜都算是尽到了主人家的礼节,也不会在亲戚朋友面前落下话柄。所以,正月里农村的女人基本都是围着围裙绕着锅头忙活,男人们负责陪吃陪喝的支应亲戚。虽然这两年随着王家奶奶几个姊妹的先后离世,远路的亲戚也渐渐走淡了。河道里存生他舅家和姨娘家表兄姊妹也多,以前隔三差五上塬上磨面或者进城,经常还在家里留宿歇一晚上脚。年年过年都一帮一伙的来看他们的老姨娘。后来,这些亲戚随着老人的离世相互间联系和来往也少了。存生和存柱两弟兄也是轮流着每人隔一年去河道里看一回他们老舅。存生生性不爱浪门子,每次说要去河道里看他老舅都愁的挝耳挠腮,把走亲戚当成迫不得已的任务一样完。主要是王家奶奶还健在,他们还不能疏远了这一门亲,不然王家奶奶以后殁了过事请不来外家人。在农村,这就是极大的不孝,两旁世人就会冷眼嘲讽当笑话一样流传。以前王家奶奶腿脚灵便……的时候,五队里她舅家的亲戚,河道里她娘家几个兄弟,还有荒山上、小鹿河、明张家她的几个meimei,这些亲戚都来来往往的保持着联系,老一辈一殁,现在后人们都当了家,好几路亲戚都断了来往。正是应了王家奶奶说的那句话,“亲戚亲戚,常走动着就亲,走动少了就不亲了”。 这不禁让人嗟叹!以前过穷光景的时候,是人穷心热闹,正月里提一盒桃酥或者几个鸡蛋就是礼当,到谁家去哪怕茶饭不好都觉得亲热。现在过年走亲戚,真的像走过场送礼当一样。随着农村人生活条件的好转,家家户户的财粮多了,都关起门来奔腾自己的日子,联系少了人情也越来越淡薄了,连过年心似乎都没有以前热乎了。人都认眼前头的一两门子亲戚。前几年正月里,王家奶奶还眼巴巴的望着洞门外盼着她娘家外甥、侄子侄女来看她,嘴里碎碎的念叨着。现在她已经习惯了,只是偶尔想起来会传道几句:“都是些没良心的!碎着把你们一个个都稀罕的,前些年粮食紧缺,我们日子那么惜惶,只要你们来家里,粗茶淡饭不好罢,啥时候还让你们饿着肚子回去了?而今日子都过好了,眼头高了看不上登我们门了。不来就不来!来把我看一眼能干啥?该死到时间还不是得死!存生和存柱也是那没良心的!我现在腿脚出门不灵便,他们也懒得不常走动,亲亲的亲戚都淡得不像啥了!” 正月初四前,猫吖把家门上几个亲戚支应完,也就是翠儿、霞儿和翠霞几个,他们每年的初二都相约着从城里一起回娘家门。翠去年在他们白水街道上盖了两层楼,楼下面开了个百货商店,连批发带零售,加上婆婆公公也上了年纪,经常身体不好在医院里输液挂针,忙的翠儿两口子颠脚趴扑,初二中午上来两家门上走了一转,下午吃完饭就急忙回去了。初三早上猫吖做好饭,指的燕燕去叫亲戚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