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世,我再也不渣青梅竹马了_第三百六十三章 秋雯回来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六十三章 秋雯回来了 (第2/5页)

r>
    比起高中那会,这些人的变化都挺大,很多男同学如赵明轩都有些油腻了,女同学的话更会打扮,有些以前看着不咋地的,突然就漂亮了,让男性暗暗纳闷读书那会咋就没看出来。

    婚礼还是那套流程,没有什么新鲜的。

    不过身为当事人就挺新鲜,毕竟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可能毕生就那么一次。

    陆浩然就很紧张,他的手心都在冒汗。

    不过当唐父把小燕子的手放到他的掌心时,老实人突然就踏实了。

    这是他人生最高兴的一刻。

    和好基友不一样,老实人没有什么远大的志向。

    他的心愿,就是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娶一个好女人为妻。

    现在,愿望已经实现了。

    进了让很多人羡慕的高待遇国企,捧着铁饭碗,还娶到了从高中就暗恋的小燕子。

    除了有点暴脾气之外,唐燕其他地方都很不错。

    她勤俭节约,持家有道,孝敬长辈,不乱花钱,还很会赚钱,做事有主见。

    长得也很漂亮。

    情人眼里出西施嘛。

    毕竟陆浩然是这么认为的。

    ……

    参加完婚礼,回到临安,苏泽林跑了一趟新世纪。

    他虽然卸任了,但和公司依然保持着联系,偶尔也会回来。

    比如这次参加股东会议。

    作为总裁的杨奋,有义务定期向所有股东公布公司的财务和运营情况。

    苏泽林不管事一年多了,但并不妨碍新世纪这艘朝着正确航道的巨轮继续前行,公司的财务和运营状态良好,尤其是乡镇市场的深耕开花结果,新世纪的业绩和市场估值都比以前提升了一大截,到了年底分红,苏泽林的账户可想而知又会有一笔相当可观的进账。

    这个数码渠道商已经赢得了越来越多乡镇消费者的信任,据统计现在已是此类消费者购买数码产品的首选,遥遥领先于其他同行。

    为了做好乡镇市场,新世纪是花了更多心机的,服务更上一层楼。

    就拿电脑来说,到了2007年,它的价格早已不再高高在上,加上宽带资费的下降和普及,有些村民家里都用上了。

    但是在买电脑的时候,村民就会有着顾虑,在他们眼里,这是个高科技玩意,要是坏了怎么办?

    那么大一个东西,要是得跑到市里保修可就太麻烦了。

    在新世纪买,就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了。

    因为新世纪在每个镇上都有门店,而且你甚至连镇子都不用跑,只要电脑坏了,打个电话就有专门的售后人员上门,甚至有些在几十里的乡村外或者山里的,都给上门修!

    这就解决了村民买电脑的痛点。

    即便放在后世,这样完善而贴心的服务都是找不到几家的。

    手机和MP3等轻便数码产品就无法上门了,不过容易携带,你只要跑最近的镇子一趟就行,不像在其他地方买只手机,别说镇上了,就连县城都未必有保修点。

    此外,国内数码领域的巨头也未成气候,比如蓝绿大厂,绿厂还在做MP3,没进军手机行业呢。蓝厂也没到从BBK分拆的时候,还是“哪里不会点哪里”的功能部门。

    别说蓝绿大厂了,华维当下的处境都非常艰难。

    早几年前,老任甚至都决定把它以75亿刀卖给摩托了。双方已经谈妥,谈判人员已经在酒店中穿上了庆祝的衣服,然而就在签合同的时候,对方却反悔了。

    原因是支持摩托收购华维的CEO因业绩不好,新CEO对收购案没兴趣,上任后直接否决了这笔交易,这个意外也直接改变了两个公司的命运。

    一直支持扎菲罗夫斯基的摩托罗拉CEO克里斯托夫·高尔文由于业绩不好离职,新到的CEO爱德华·詹德对收购华为没有兴趣,所以否决了这次收购请求,华为最终没有被收购。

    说起来,有点像当年的企鹅差点卖给搜狐那样,只不过企鹅的要价低得多,就一百万,搜狐的老张都看不上,后世只能拍大腿,时也命也。

    这些未来的数码巨头,要么在“孕育”之中,要么在外国品牌的挤压下艰难求存,自然也就不可能迅速开疆辟土,把门店开到每个全国每个镇子的就更是绝无仅有了,反而是作为渠道商的新世纪做到了这一点。

    这也是苏泽林重生后没打算直接做数码产品的原因,那会还不是时候,形势不好,而且不可能有新世纪发展得那么惊人,短短几年就成独角兽。

    后来,新世纪有钱了,他也没考虑过这点。

    毕竟自己的企业是数码渠道商,你要真做产品了,就会和其他厂家形成最直接的竞争,被当成了对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合作关系,倘若有了矛盾的话,人家甚至未必会愿意再给你代理。

    那还不如现在这样,站在中立左右逢源,虽然不搞产品研发,不过能让每个厂家的产品第一时间输送到乡镇市场,同时让消费者的售后权益得到比原厂家更好的服务,其实也算是间接地促进电子产业的发展了。

    而且,杨奋和康宝弘已经打算向海外市场进军。

    乡镇市场扎根之后,国内的市场基本上就开发得差不多了,潜力已经很有限。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企业需要新的动力。

    好在苏泽林离职之前给他们指了一条路,那就是放眼国外。

    这是个极其大胆的建议,然而小杨哥和康宝弘都听在了心里。

    两人都相信苏泽林的眼光,事实上这位大股东也几乎从来没犯过任何错误。

    不过当时苏泽林只是和他们随便谈了一下这个话题,如今真的打算做了,自然得征求更多的意见,于是今天趁着开股东会议的机会,小杨哥就提了出来。

    “苏总,我和康总都觉得,现在是时候做国外市场了,你觉得怎么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