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81章 当牛做马 (第1/2页)
长门好细腰正文卷第381章当牛做马冯蕴在花溪村的事情,任汝德门儿清,没有哪一样不知情…… 因此他听完大为震惊。 那么多商贩来找她合作,一个都没有谈拢,他以为冯蕴是为了坐地起价,狮子大开口…… 不料,竟是因为不信任他人? 任汝德心下存疑,嘴上只是打着哈哈。 “娘子的煤球可是抢手货,这么好的买卖,只要娘子肯点个头,天下商贩莫不争相来买,何须我一个中间人插手?” “任先生有所不知。” 冯蕴双眼微阖,漂亮的眼睫轻轻眨动一下,却是久久没有下文,直到发出一声叹息。 “西京朝廷所辖之地,倒是好说,煤球卖到哪里也不愁销路,更不怕官府出面为难。但要是卖到南边和邺城,可就不好说了。” 任汝德惊讶极了。 “我听娘子的意思,是要自己去南齐和邺城做营生?” 冯蕴失笑,摇摇头,“那我还不敢。南齐有盟约,但纷争不少,邺城更是实打实的死敌,我要是过去,还不被人剁成rou泥?” 任汝德道:“娘子的意思……任某还是不太明白?” 冯蕴朝他行了一礼,压低声音道:“我是想请任先生帮忙,找一个稳妥的人,定一条稳妥的路子,不会被李氏父女为难……” 任汝德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煤球产自花溪,在邺城销售的人,如果和李氏朝廷没有过硬的关系,煤球生意是做不动的…… 至少明面上,来花溪找冯蕴接洽的商贩,没有一个来自邺城。 但是…… 任汝德得到的消息,却刚好相反。 邺城缺石墨,比南齐更急着采购石墨,也比南齐更想购买过冬的煤球…… 一个想卖,一个想买。 双方都觉得对方不想跟自己做生意,都想找中间人出面周旋…… 这分明就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事。 只是缺少一根线,又看谁来牵这根线…… 又做人情又得利,何乐而不为? 任汝德话到嘴边,又咽回去。 敛眉捋须,一副为难的表情。 “只怕此事……不太好办?” 冯蕴饮了口茶,微微一笑。 “任先生放心,事成之后,我不会亏待你。” 任汝德瞥她一眼,讷讷笑应。 “娘子有心,那任某……试试看?” 冯蕴拱手笑道:“多谢。” - 月试的锣声敲响的时候,冯蕴就离开了村学。 大路上,两旁种着花树,庄稼地里全是人,走在路上,仿佛也能闻到稻子的香气。 因为冯蕴用了温室育苗,没有耽误种植期,她家的稻子是村里最先成熟的,因此也最先收割。 此时的田坎上,有村民在围观。 冯蕴撑伞走过去,大老远就有人招呼。 “里正娘子,丰收咧。” “里正娘子,大王去秀峰山剿匪了吗?” “里正娘子,他们说这个月村学的考生,奖金又要提高,是也不是?” 无数的问题,冯蕴也不知答哪一个。 只是笑着走过去,随意寒暄。 紧接着,就有人谈到更为实际的问题。 “里正娘子,明年你家种稻子育苗,也教教我们吧?” 朴实的愿望都建立在当初的不信任上。 因昨年大雪耽误了农时,冯蕴特地烧了温室来育。 育种的时候,她其实让什长和伍长挨家挨户都通知过的。 杨什长甚至亲眼到她庄子的育苗房里看过,但也没有照着执行。 于是,只有她家赶上了种植期,及时将选种后的秧苗下田,蝗灾的时候,她家的田里鸭子又是最多的,受灾情况稍好,稻子收上来,她家的收成能比普通人家足足多出两倍…… 灾荒年间,粮食是一家老小的嚼头,是一家人的命。 看着那粒粒饱满的稻子,村里人早就后悔了。 私底下,大家都说往后里正娘子说什么,他们就怎么做,她怎么干农活,他们就跟着她干…… “里正娘子,为何你田里的稻桩留这样高?桩子太高,不利于还田呢……” 冯蕴笑了一下。 “我家收得早,就留得高一些。” 便有人问:“留这么高是有何用途?” 这是冯蕴专门留的再生稻。 她早就已经发现,阿母书里所写的东西,大多都超越了这个时代,在此之前,她也闻所未闻再生稻的事。 她本是奔着试验的目的,而且村里人的收割时间迟,只怕赶不上季节,她便没有说这事。 眼看众人好奇,她寻思一下,借着机会将再生稻的事情,讲解了一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