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他乡遇故知 (第1/4页)
荆襄,芒果电视台 ※ “你来的倒挺快啊?”凤丹仪对于第二天就能见到赵延还是颇为惊讶的。 “jiejie召唤,我可不敢拖延!”赵延笑着回应道。 “切,别装蒜,你小子真那么听话就不会一天到晚呆在半岛泡妞了。话说你怎么到现在还没搞定啊?”凤丹仪实在是忍不住要吐槽。 “啊这……”赵延有点呆滞,好久不和年上jiejie聊天,这会才反应过来jiejie们都是“拉郎配”爱好者了。 “有空还不如多来荆襄,我这里多的是纯天然美少女,可以给你介绍介绍,让你知道一下什么叫‘湘女多情’!” 赵延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回应,这话的潜台词……八成就是在吐槽半岛妹子不天然呗…… “半岛人都整容”也是一种刻板印象了,没想到连这位凤jiejie也不能免俗。 但是这姐又没有明说,赵延也不好为谁来辩解。况且一定程度上,这种刻板印象也是半岛社会风气的反应,并不是凭空污蔑。 ----------------- ※ 半岛整容的风气始于1997年。 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半岛的经济状况急转直下,最严重的时候有近三成劳动力失业。比如银赫家里的财政情况恶化,就是因为父亲在那个时期因生病而丢掉工作。 彼时的半岛人就业竞争压力极大,所以对于“学历”和“容貌”的渴求是极度狂野的,尤其是生存压力更大的女性。 朋友会相互之间介绍补习班和整形医院,整形什么更是不会避讳的直接宣之于口,甚至有些家长还会给自己的女儿准备整形基金。 但是到了2004年,著名的整容反面教材“电风扇阿姨”韩慧景出现了(别搜图,会后悔),这样一个恐怖的实例放在眼前,让极度容貌焦虑的半岛人都不得不冷静了下来。 同时,2001年的车太贤,2003年的李孝利,2004年的郑智薰,一次又一次的提醒着半岛人,审美是多元的,小眼睛也可以性感,扁鼻子也可以可爱;再加上时任大统领金忍冬推行的经济复兴战略,极大地缓解了半岛的就业压力,半岛的“整形热”才终于开始降温。 但从人口比例来说,半岛医美参与率仍然很高。不过女性18%,男性2%左右的参与率;与女性73%,男性57%的主观意愿相比,相差甚远。也就是说,虽然社会认可度很高,但大多数人只是嘴炮,实际上行动的人并不算多。 真正执行的人中间,大多数也是集中在眼睛(眼皮、眼角)、鼻子(鼻翼、鼻梁)、牙齿(正畸),这种微调上,基本上都是门诊手术的范围。① 如果你对绘制人物肖像稍有了解,就会知道单纯依靠整容是不可能得到天衣无缝的美人脸的。只要稍微变换角度,总能明显的发现不和谐的地方。这也是为什么整容的人会有瘾,因为这个不和谐的地方,TA每天起床照镜子都会看到。 ※ 搞笑的是,社会上的“整形热”虽然有所降温,但是idol业的发展却又加剧了这些刻板印象。 和大众的理解不同,大公司一般情况是不会要求idol动脸的。很简单的道理,万里挑一的海选,非得挑一个需要动刀子的干嘛? 但是小公司就不太好说了,因为人员可选择的范围小,水平差不多的练习生,如果仅仅是容貌稍有欠缺的,多半就是微调一下拉出去了。 说来说去其实是个成本问题。 但是小公司idol人数显然更多,那么以idol基数来看,动过的比例就大大提高了。 舞台妆又大多比较夸张,光是粉底就至少要上三种颜色:底色、高光和阴影,再加上眼妆、鼻妆、发型、配饰……重妆的时候就跟《聊斋》里的“画皮”似的,差不多整张脸都是画出来的。 再加上“整容”是个常见的anti点,这样一来二去,“半岛idol都是整容脸”也就成为一个日常偏见了。 ※ 这几年各大公司都上杆子要出10代女团,其实未尝没有避开这个雷区的意思。 因为半岛的法律明文规定,必须年满20岁才可以进行整容手术,我司推出的是10代女团,你总不能硬说我违法整容吧?你说我坏话我只能听听,但你污蔑我违法,那咱们就有说道了。 不过赵延觉得,恐怕还是避免不了。因为有句话叫“女大十八变”,出道的时候未成年,过几年长开了,再过几年有男人了,再过几年老了,这体貌、气质的变化绝对是翻天覆地的。 再加上不可避免的舞台妆容变化和半岛根深蒂固的anti文化,估计到时候有的是人要追问“在哪家医院做的了”。 ----------------- 画面切回办公室 ※ 不愿意就这个话题多展开,赵延笑了笑直接说道:“jiejie这么急找我,干嘛呢?” “怎么?没事儿不能找你吗?”凤丹仪摆出了一副不悦的表情。 赵延连忙笑着赔起了不是:“哈哈,当然不是,咱们姐弟俩也确实好久没见了,就没事也该聚一聚。” “算你有良心。”凤丹仪笑了笑,她是典型的女强人作风,一般也没有什么撒娇的兴趣,开口就是直奔主题,“本来也没有那么急,只不过我最近要见几个半岛来的客人,找你过来镇镇场子。” “半岛来的客人?谁啊?”赵延微微一愣。 凤丹仪笑了笑,说道:“DoremiMedia,听说过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