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吉避凶,从天师府开始_171.又叕见上上签!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71.又叕见上上签! (第3/4页)

们预备回山,可要一起同行?”

    雷俊摇头:“我当前,会先留在山外。”

    他看着方简、李空,慨然说道:“家师来讯,除血河邪道外,山外还有黄天道徒活动的迹象,显然都想要趁火打劫。

    山上现在确实发生了不愉快的事,不过那终究是在本派内部,可以关上门慢慢解决。

    但绝不能容许外道邪派狂徒借机得逞,不可给他们半点机会,叫他们以为天师府已无人!”

    周围一些天师府弟子闻言,都精神为之一振。

    “雷师弟,伱真的有元师叔的风范,面若平湖,心有惊雷,不论外间风高浪急,本派都有你们作为中流砥柱,实在是一大幸事。”

    方简徐徐说道:“方某不才,愿效法一二。”

    雷俊所言,周围众人听了,都感到信服。

    但此刻听方简这么说,有些人则感到惊讶。

    毕竟,有些时候,方简并不代表他个人。

    李空在一旁默默听着,这时开口说道:“重简师弟、重云师弟所虑甚是,山外便辛苦你们了,只是,也需注意安全,山门当前亦空虚,我回山听候元师叔调遣。”

    当前的局面够复杂,元墨白、雷俊、方简等人能置身事外,便足够李氏族人松一口气。

    李空深深看了雷俊、方简一眼:“希望……风平浪静后,我们仍能如现在一样聚首。”

    李空个人这些年来同雷俊来往还算平和。

    ……虽然,李空觉得好相处可相交的,是他雷师弟的对外人设。

    在场李氏子弟,大多随李空一起离开,赶往龙虎山山门。

    外姓子弟,也有部分人回山。

    他们特意避开李空等人,预计从另一个方向回去。

    这种特殊时刻,雷俊、方简并不强求。

    他们只是把愿意留下的人,做简单的重新编队,然后指挥安排。

    此地没有其他长辈,雷俊、方简自可直接做主。

    “上官师弟,你不回山?”雷俊看向另一个熟人。

    和他同年经传度入府的上官宏。

    上官宏向雷俊打了个道家稽首:“雷师兄所言,正是我心中所想,身为天师府弟子,首先当以天师府为重,不可给外敌钻空子。”

    迎着雷俊平和的目光,上官宏轻声说道:

    “家师已出关,但身体仍不适,当前只呼吁三师叔祖、三师伯、四师伯和唐师姐暂且罢手,有事可以公议解决,莫要给外人看笑话。”

    雷俊闻言,默默点头。

    上官宁,或者说唐廷帝室的态度,这次也变得暧昧起来了。

    这当中自然有他们暂时无力插手的缘故。

    包括女皇陛下在内,唐廷帝室当前紧急要务,是平息吴王引发的动乱,尤其是东海妖族登陆!

    故而他们暂时无暇南顾。

    上官宁本人更是有伤在身,伤势比李松都只重不轻。

    但暂时抽不出身,不代表不能明确表态以作震慑,乃至于晚些时候秋后算账。

    可现在完全不表态,就着实有些惹人遐想了。

    两不相帮,严守中立自然可以。

    但之前李氏一族尤其李紫阳一脉,一直在努力靠拢唐廷帝室。

    现在看来,至少在这件事上,女皇陛下同先帝张启隆的想法,似乎并不一致……

    事发突然,女皇又赴东疆沿海平妖乱,联络不便。

    上官宁第一时间有此决断,如果不是她自行其是的话,那就是早跟女皇已经通过气了。

    当然,眼下李氏还有希望,并未真正露败象。

    李红雨、李正玄两大高功法师,都不在龙虎山。

    一旦他们回山,局面便可能大变。

    或许那时才能看出上官宁和唐廷帝室的真实打算……

    “五师伯是老成持重之言,比我们思虑周详。”雷俊心中转着念头,面上不动声色,说着毫无营养的客气话。

    他视线转动,从上官宏的面庞,转到远处另一人身上。

    那是个看上去二十岁上下年龄的年轻道士,沉默寡言,跟在方简身旁。

    乍一看,颇为不起眼。

    但其实除了雷俊外,不少人都时不时瞟这年轻道士一眼,暗中观察。

    年轻道士不姓李,姓徐,名叫徐瑞。

    但是,他的师承有些特殊。

    他的师父,是前任天师李清风之子,李正玄。

    昔年少天师开门纳徒,本欲收亲侄李凤河为开山大弟子,但因为种种原因,他最终选择一个外姓道童。

    便是徐瑞。

    彼时,徐瑞是同辈人里人人羡慕的对象。

    少天师首徒,严格说来,因为许元贞、张静真、方简都没有收徒的缘故,当时徐瑞也是天师李清风一脉亲传中,第三代的独苗。

    徐瑞个人虽行事低调,但属实风光无限。

    但好景不长,前任天师李清风身陨,少天师李正玄遗失天师剑,被迫祖陵思过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