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28.三品可拓展机缘,动静之衡(二合一章节) (第2/4页)
就足以表明龙虎山的一些风向。 得到满意答案的张穆话锋一转,当即换了话题,同雷俊随意聊起龙虎山中的风光。 一时间宾主气氛融洽。 直到忽然有人来报讯。 两边同时来人,东宫那边是停在山外值守的宿卫,天师府这边则是雷俊同门师弟楚昆。 双方面上都不动声色,平静见礼。 看得出浔安王张穆对出身特殊的楚昆,也有几分留意。 不过,接下来他听了那宿卫禀报的消息,虽然面上笑容不减,但目光顿时一凛。 这边楚昆也悄然跟雷俊说道:“师兄,山外发现有人行踪诡秘,来历神秘,窥探东宫宿卫!” 雷俊面不改色:“眼下呢?” 楚昆:“上官师伯亲自出山去查探了,当前还没有更多消息,她临行前吩咐,先莫要惊动太子殿下,但需留心其安全。” 雷俊微微颔首。 楚昆则有些无语:“又没打算真的攻打本派山门,来这么一出,纯为恶心人么?” 雷俊:“尚不可断言,说不定是为了令我们麻痹大意呢?总之,我们先做好自己的事。” 楚昆:“师兄说的是。” 他同时有些感慨。 先前考虑是否出山一趟转转,单纯只是为了躲差事,没打算当真走远。 但如果是在龙虎山附近停留,说不定就正撞上这次的事情。 到时候有没有危险不好讲,但后续难免卷进风波里,平白惹一身麻烦。 留在山上,虽然起了风波,自己当下至少进退自如。 幸好,幸好……楚昆心中舒一口气。 雷俊则迎向同样得到消息后,向他这边走来的大唐浔安王张穆。 “有上官长老亲自处理此事,定然妥帖,但本王自不好置身事外,怎么也要同上官长老一起参详。” 张穆语气仍然和煦:“这左近最安全之地,当前是有天师坐镇的天师府了,是以东宫可能需要在山上多停留些时日……” 雷俊:“这个自然,王爷请宽心。” 张穆:“东宫兴致正高,我们先不要惊扰,还请雷道长陪东宫多走走。” 雷俊:“一定,一定。” 浔安王张穆寻个旁的借口,同太子张徽招呼后,暂时告退。 雷俊神情如常,陪同张徽继续在山间观览。 “在京城时,便常听人提起雷道长,先前到蜀山,亦常听纪川纪道长提起雷道长。”张徽彬彬有礼,声音清朗。 雷俊微笑:“贫道也常怀念昔日入蜀时,蜀山风光宜人,不知殿下可有去过蜀南竹海?那里实是难得奇景,令人流连忘返。” 张徽抚掌笑道:“自然去了,诚如雷道长所言,实乃天下奇景,我只恨自己笔拙,画纸难以描绘其中万一。” 他招招手,身旁有扈从取过画袋。 张徽从中翻捡,抽出几幅画卷,展示给雷俊看:“可惜,时间缘故,我不能在那里久留。” 雷俊看那些画卷,果然都是竹海风光,挥洒自如,笔墨写意。 以雷俊的眼力,看得出其中蕴含儒家修士的文华之气,令画面如有生命般,看着平面的画纸,却仿佛身临其境。 画上题字,同样笔墨灵动。 看上去是儒家咏诵一脉的道统路数,而非经学一脉。 儒家经学修士,养文华浩然之气,执剑而行,那主要是与外敌战斗搏杀时的模样,平时自然还是经史子集,琴棋书画之类。 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剑如其字,剑如其人,观其笔墨,便仿佛有韬韬剑气跃然于纸面之上。 而儒家咏诵一脉修士的字画,便平和许多。 “贵派乃道家符箓派之圣地祖庭,符箓可通鬼神天地,向上古溯源,与我辈读书人的学问,颇有相通处,希望将来能有机会向雷道长请教其中学问。”张徽言道。 雷俊:“殿下太客气了,这是贫道的荣幸。” 这位大唐太子殿下遐想:“听闻南荒巫门亦有礼乐,同我中土道、儒有异曲同工之妙,真希望将来有机会参研一二。” 他身旁一个身材挺拔的儒服青年点头颔首:“主要是巫门神舞一脉。” 张徽眼前一亮:“正清,记得你二叔之前随大将军一起去了南荒?” 儒服青年应声答道:“京中来信,托陛下和殿下洪福,二叔已经返回京城。” 他显然知道太子殿下对什么感兴趣,是以先前通信时专门请教过家中长辈:“据二叔说,巫门神舞一脉祝祭舞乐,虽不如我大唐礼乐文明昌盛,但亦有独到之处,所成鬼神祭阵,沟通天地,也有借法自然之神妙。” 张徽在一旁听得连连点头,神情中不自禁流露出向往之色。 雷俊旁观,视线扫过张徽身旁几个年轻人。 方才这接话的青年儒生,名上官正清,乃上官一族子弟,是如今的太子伴读之一。 上官一族乃大唐武勋世家之首,家学渊源,几乎可称如今大唐第一武道世家。 张与上官一体,多代联姻下几乎不分彼此,唐廷帝室掌握的诸多武道绝学传承,都是同上官一族共享的。 不过,上官一族也并非限定族中子弟只能修习武道,亦有少部分在其他方面有天赋的人,朝不同方向发展。 上官正清,便是修习儒家道统,自幼便是太子伴读,与太子张徽年龄相若,几乎可以说是一起长大,其母正是帝室张家之女。 真要算亲缘关系,他和浔安王张穆幼子张子烨相比,同太子张徽之间,还不好说谁远谁近。 这趟随张徽一起出京的太子伴读,一共四个年轻人。 除上官正清和张子烨外,还有青州叶族子弟叶嵩。 这位,正儿八经同太子张徽是表兄弟,其父同张徽之母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妹,都是如今青州叶族族主叶炎的子女,叶嵩乃叶炎嫡孙。 不过相较于这三人,雷俊反而更关注第四人。 原因不是此人背景多么雄厚,恰恰相反,是他背景太普通了。 同学们都是什么皇族子弟、勋贵子弟、世家嫡孙。 而这最后一位小朋友,就雷俊所知,乃是寒家子弟出身,一年前还在新开的学宫就读,最近才新调到东宫为太子伴读。 听说,是太子奉陛下旨意在学宫上课时结识的小伙伴。 联系女皇新开学宫和近年来大力提拔庶民子弟的动作,这个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