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0章 演员的意难平 (第1/2页)
林鱼仔细揣摩这个角色。 为什么那个世界的无间道拍出来,那种内心焦灼的感觉不够明显呢,更像是一个纯粹的警匪片呢? 毫无疑问,这不可能是观众的问题,纯纯是拍摄的问题。 就像霸王别姬里程蝶衣的爱而不得,难以言表。 当幸福来敲门里,克里斯加纳那时时刻刻窘迫到抬不起头,羞于启齿,无法对孩子讲,那些无穷的,吞不完的悲伤。 这些全是观众可以一眼洞穿的。 那问题在于哪呢?在于这样去表现那种内心戏的折磨,要求的张力感实在是太大了,而演员全部是彻底习惯了老式港片的拍摄方式的演员。 拍成一部传统的警匪片,这自然也不奇怪了。 那我们把这个剥开来,仔细想想,刘建明和陈永仁应该演呢? 刘建明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一,他要拥有近乎割裂般的对比感。 二,他是個定位绝对的反派。 何为割裂感?刘建明这个角色,在外人面前,他是完美无缺的,警队里的明日之星,上司眼里的得力干将,后起之秀,同事眼里的隔壁家的孩子。 这是一种是仿佛走在路上,身上都要散发出光圈的‘神圣’的感觉。 请极尽一切溢美之词来形容这个形象吧。 他代表的是极其的光辉,和完美。 但是他的内里,却是丑陋的,肮脏的,千疮百孔的。 黑老大一个电话,他就必须立刻丢掉自己一切的荣光,化身为别人拳cao在手的小丑模样。 这就是对比,和割裂感。 次之,他还是一个绝对的反派。 细想这个角色,枪杀倪永孝之父,导致第二部戏的开端。 再三询问老大韩琛的女人,到底愿不愿意跟自己,得到否定的答案后,直接举报给对手,撞死了自己的心上人。 里应外合,灭掉自己的上司,黄警司。 引敌入瓮,做掉自己的老大。 是个人,都几乎被他杀光了! 尤其是这个人,一个电话,直接撞死自己心爱的女人,这种心狠手辣,是叫人毛骨悚然的。 所以,这是一个定位明确的,外表光明的黑化角色! 但是演员习惯了传统港片的拍摄方法,压根没有去揣摩这种内心戏,以至于这个角色,大部分的观众看了,都觉得像个可怜的“半好人” 起码,丝毫承担不起叫人毛骨悚然的最终boss的感觉。 试想,一个内鬼,杀上司,杀老大,心狠手辣,面黑心善,最后成功锄掉了所有人上位,这样的人,怎么能不是个最终boss呢? 这个人活下来,才应该是令人冲击力最大的。 可是,没有,始终叫人觉得韩琛这个boss死了,一切就结束了的样子,也使人难以明确这个人反派的定位感。 简而言之,割裂感缺乏,使得角色的内心戏无法折射出来。 阴狠的部分缺失,导致这个角色呈现的过善。 尤其是那种对比感,举个例子,刘建明搬家戏,他一边和自己的同事招呼,一面扭头,却是在和老大打电话,做内jianian。 这看似只是一个很普通的桥段,实则不是,只是拍普通了。 这是一个典型的明暗分割的对比戏。 简而言之,在上一秒,他一回头,在下属,工人的眼里,他是向善的,一个和蔼的上司,一个完美的警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