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13章 建文削藩 (第3/3页)
'gc2' class='gcontent2'> “现在说什么都晚了,还是想想朝廷下一个会对谁削藩吧。” 冲动的丘福率先开口,张玉则是比较老成。 听着二人的话,朱棣合上了《邸报》,看向了朱能与姚广孝:“俺南边的弟兄们,有什么表态吗?” “没有,都在等殿下您表态。”朱能摇摇头,而他的话一经说出,姚广孝便提前开口提醒起了朱棣: “殿下,您别忘了,世子与三殿下还在京城呢……” “对…老大和老三还在京城……”朱棣经过姚广孝提醒,原本那颗想要发作的心也沉稳了下来。 他能够容忍朱高煦在兀良哈秃城所做的那些事情是因为亲情,而他对朱高炽和朱高燧的亲情也不差。 让他放着朱高炽和朱高燧不管不顾,这点他做不到。 “老和尚,有没有能让老大和老三回来的办法?” 朱棣看着姚广孝,他知道这个黑袍老和尚肯定有办法。 果然,听到朱棣的话,姚广孝缓缓颔首:“办法是有,就看殿下您能不能受辱,此外还得提前告诉一声二殿下才行。” “告诉老二?”朱棣晃神,忽然想起了朱高煦在兀良哈秃城外说的话。 显然,姚广孝是想让做一些不利于自己名声的事情,而老二的脾气他知道,如果自己真的受辱,亦或者发生了别的事情,那他恐怕真的会起兵。 “这件事,你寻人去办,等通知了老二,你要俺怎么做,俺都听你的。” 朱棣还不知道姚广孝要自己做什么,就干脆的点头答应了下来。 见他如此果决,姚广孝虽然面上没有任何表态,心里却叹了一口气。 朱高煦与朱棣二人,一个在大事上优柔寡断,另一个则是在小事上优柔寡断。 好在他们二人可以互补,不然朱棣的这份性子,不知道要被朝廷逼成什么样。 姚广孝可以肯定,要不是朱高煦提前说过会造反,朱棣或许根本不会在现在就想救回朱高炽与朱高燧。 不被逼到万不得已,他恐怕会一直忍受着。 从这点来看,朱高煦在兀良哈秃城所做的那些事情,以及所说的那些话,对于朱棣来说还真有一定的好处。 不过正是因为朱高煦当初做的那些事和说的那些话,这让姚广孝有点担心他得知周王被削藩后会爆发怎么样的举动。 “希望赶得及吧……” 姚广孝盘算起了佛珠,自己也起身让人准备去吉林城提前找朱高煦商量。 不止是姚广孝,熟知朱高煦的许多人都在担心朱高煦,这其中便包括了他之前的旧部。 “哗啦…哗啦……” 八月初的海浪声中,辽南金州的旅顺港可以说是洪武年间北方海贸最为发达的地方。 从山东登、莱到此处的舟船络绎不绝,其中就有朝廷运来的一批批粮食。 码头上,押运粮食的兵卒们有说有笑,一边说笑一边干活。 随军北上,运送粮食前来换取盐引的行商更是络绎不绝。 在这样热闹的局面下,旅顺城头却传来了呵斥声。 “我家殿下没苛待你们掌事吧!” “怎么?现在天变了,你们掌事就开始落井下石了?” 旅顺城上的一处箭楼中,傅让黑着脸看着眼前不断低头道歉的行商,显然遇到了什么极为不高兴的事情。 在他对面,不断道歉的行商也十分无奈:“将军您真的误会了,我们掌事也是无奈啊。” “自从他返回淮安后,便变卖了不少宅院为殿下凑齐钱粮,然而此举却遭到了当地衙门的针对,而且族中也有不少人反对他。” “许多族人为了避免他支援渤海王殿下,纷纷选择独立门户,他也是迫不得已。” “这次能押运而来的七万六千贯钱,以及十二万四千余石粮食,已经是我家掌事掏空本家,能拿出的所有钱粮了。” 那行商显然是杨彬的手下,而他眼下则是在向傅让解释杨彬遭遇的难处。 事实上杨彬虽然没有举家北上渤海,但他对朱高煦吩咐的事情还是尽心尽力照办的。 不过在家族之中,想要办好一些事情并不容易,更别提杨彬还遭到淮安府衙门的针对了。 听到行商的解释,傅让稍微收了些脾气:“知道你们不好办差,这次的钱粮我会派人送去渤海的,你家主人辛苦了,等危难过去了,我会在殿下面前为他美言的。” “多谢将军,多谢将军……”那行商点头哈腰,不断作揖感谢。 “行了,退下吧!”傅让心里烦躁,摆了摆手让他离开。 行商见状也没敢逗留,几次感谢过后便离开了箭楼。 在他离开之后,箭楼外也走进了一道熟悉身影。 “现在还真是树倒猢狲散……” 杨展的身影出现在了箭楼之中,傅让见到他也消了消脾气,摸着自己今年留出的短须道:“南边削藩的声势越来越高了,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真的削藩。” “已经削了。”杨展说着,将手中的《邸报》递给了傅让。 “周藩被削,周王与周世子被贬为庶人,流放云南蒙化府。” “流放云南?”听到杨展的话,傅让急忙翻了翻《邸报》,表情渐渐凝重。 “这消息若是被他所看到,恐怕会刺激到他……” 在外人面前,傅让称呼朱高煦为殿下,但在自己人面前,他就基本没有那么多尊卑上的称呼了。 杨展早已习惯,他坐在了傅让一旁,看着那份《邸报》,心中有几分忐忑。 “你说…若是朝廷要削燕藩,并且也要削殿下,我们该怎么办……” “……”听着杨展的话,傅让脸上表情复杂,过了片刻后才道:“希望不要有那一天。” 他看向箭楼外的蓝天白云与大海,望着那海阔天空的场景,又补充了一句。 “真有那一天,苦的恐怕是天下百姓……” 《渤海纪事本末》:“洪武三十一年七月未几,允炆般令诸王议其罪,即派李景隆袭开封,废周王为庶人,徒云南蒙化。” 《明太宗实录》:“七月未几,在京有言周王不法者,建文君遂遣曹国公李景隆率兵至河南,围王城,执王府素属,驱迫王及世子阖宫皆至京师,削王爵为庶人,迁之云南蒙化,上闻哀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