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攻略_第259章 首战即决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59章 首战即决战 (第2/4页)

府,青州府内又无人遏制。”

    “曹国公手握三十万兵马却迟迟未立战功,贼军难以对付朕明白,可他治军半年而无寸功,你们觉得朕应该如何看他?”

    “还有那渤海庶人,区区六千就敢与我官军十万对峙,即便加上其它三路,也不过三万余人。”

    “就这点兵力,曹国公却畏而不前,反倒是觉得三四万的渤海庶人不好打,十几万的燕庶人好打。”

    “他不打渤海庶人,难不成要等到渤海庶人打过淮河,渡过长江,打到京城吗?!”

    朱允炆越说越激动,他给耿炳文、李景隆的支持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李景隆的三十万大军背后,是他调动的百万民夫。

    敢问古往今来,有几个帝王敢这样调度?

    他都这样了,可却依旧迟迟听不到一份捷报,这让他怎么相信这群所谓的‘名将’。

    想到此处,他侧过身去,背对着四人道:“朕还是那句话,入秋前若还是连一场大捷都无法创造,那平叛一事就转交他人吧。”

    “臣等领命……”四人作揖,但想法各异。

    黄子澄觉得李景隆名不副实,方孝孺和暴昭则是在想怎么推荐自己的同乡子弟,怎么蠲免江南赋税。

    唯有齐泰紧皱眉头,他很清楚李景隆的压力有多大。

    论能力,李景隆本就不如朱棣,朱棣是朱元璋留给大明的二代佼佼者,只有已经薨逝的沐英能比拟。

    李景隆对付朱棣本就有些棘手,更何况还要对付一个由冯胜、傅友德亲自调教出来的朱高煦。

    在平原与拥马步兵近十万的敌人两线作战,这压力有多大,齐泰比殿内众人都清楚。

    只是他更清楚,皇帝已经等不及了,他的耐心是有限的。

    如果到入秋前,李景隆还是无法创造一场大捷,那皇帝真的会换人。

    “唉……”

    齐泰在内心长叹一声,与此同时朱允炆也询问道:

    “宋晟、瞿能、沐春三人兵马调动可有动静?”

    “回陛下……”黄子澄抢先回答:“宋都督已经在召集甘凉兵马,瞿都督目前刚刚撤回大理,西平侯那边则正在与刀干孟进行决战,无法抽身。”

    “此外……”黄子澄隐晦看了一眼朱允炆,随后小心翼翼道:“云南都司有些兵马不听西平侯调令,迟迟没有向昆明集结。”

    他话音落下,朱允炆便脸色一黑。

    傅氏三兄弟在云南的所作所为,他差不多都已经知道了。

    怪不得云南打那么久,原来是有人在拖沐春他们的后腿。

    瞿能走大理前往四川,其想法恐怕也是担心昆明的傅茂会阻碍他。

    若不是朝廷无力再在西南组织战事,朱允炆说什么也要将傅氏一家在云南的根基拔起。

    “这一战过后,看朕如何对待你们……”

    朱允炆眯了眯眼睛,已经想到了平叛结束后如何整治傅氏。

    “陛下!”方孝孺突然开口,似乎为了刷些存在感,他特意开口道:

    “周庶人一家眼下已经抵达重庆了,不日即将进入云南。”

    “倒是将他忘记了。”朱允炆突然想起了被自己流放云南的朱橚,若是他也在云南作乱,那云南的局势就更复杂了。

    “诏令四川都司衙门,将周庶人一家押送回京。”

    朱允炆下令,同时继续交代:“让瞿能率本部兵马速速返回四川,驰援京师。”

    “臣等领命……”四人作揖,朱允炆见状也挥袖示意他们退下。

    待他们走后,朱允炆才重新将目光投向了自己的龙案。

    在那里,户部的奏疏十分显眼。

    “陛下,今年的开支,已经超过一千四百余万……”

    “朕知道,不用你提醒。”

    李权想要上前提醒,朱允炆却皱眉用眼神让他退下。

    在李权走后,朱允炆才走到龙椅一旁,用手紧紧握住龙案一角,尽力压制自己的脾气,可最后还是从牙缝中挤出一个人名:“朱…高…煦!”

    “唏律律!!”

    几乎在朱允炆获知山东局势的同时,经过三日的奔袭,朱高煦成功率领兵马抵达青州府东南靠海的诸城县外。

    主攻诸城县的是孟章,而如今诸城县已经被其拿下。

    城外,一个足以容纳五万人的营盘拔地而起,赶赴诸县的四支兵马中,朱高煦是最晚抵达的,因此诸将纷纷在营盘门口等待迎接他。

    “殿下千岁!”

    孟章、陈昶、赵牧、塔失、多尔和齐、尼玛察、塔剌赤等诸将纷纷站在营门迎接朱高煦的到来。

    “辛苦了!”

    朱高煦翻身下马,徐晟则是牵着他的马,率六千骑兵入营休整。

    “请殿下检阅营盘!”

    孟章作揖行礼,他知道朱高煦下马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检阅营盘,以防遭遇夜袭时营内准备不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