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65章 衣冠禽兽 (第1/3页)
“诈死?” 船舱内,杨会这次总算听清楚了。 他慢慢停下哭嚎,迷糊的看着杨展,却见杨展开口道:“我诈死投了渤海殿下,如今带兵来突袭京城,你给我好好的回甲板上,带着你的人给我放行。” “啊?”杨会愣了下,却被杨展踢了一脚:“傻愣着干嘛?不然你以为我爹为什么不哭?” “噢噢……我知道了…我知道了。”杨会被一脚踢醒连忙爬起来,伸出手抹了抹自己脸上的鼻涕眼泪。 他转身看向那队亲卫:“都是杨家人,记得少爷吧?” “记得。”众人纷纷附和,眼神古怪的看着他。 杨会也知道自己出洋相了,但相比得知杨展没死的消息,这点洋相不算什么。 “去到船上,谁给暴露少爷的计划,老子一刀剁了他。” 杨会凶狠开口,却被杨展一脚踢在屁股上:“伱在谁面前一口一个老子的?” “俺这不是在提醒他们嘛……”杨会委屈回头,却见杨展摆手:“赶紧回去,别拦住我的好事。” “好!俺这就带人回去,给少爷您开道。” 杨会摸了摸被踢的屁股,然后才在杨展的催促中上了甲板,而后回到了己方战船。 “确实是总兵派来的人,弟兄们给他们开道。” 回到战船上,杨会又恢复了自己那副千户官的面孔,只是跟在他身后的那几个杨家亲随正看着他威风凛凛的背影,暗地里止不住的发笑。 他们的嘲笑声被杨会听到,可他却不以为意,反而在心底高兴着杨展没死的消息。 “哔哔……” 在哨声中,杨会的坐船开始为身后五十几艘战船开道,虽然是逆流而上,速度十分缓慢,但有着杨会的开道,倒也没有人上来自找麻烦。 毕竟比杨会官大的人,此刻都被杨俅请去高桥镇吃饭去了。 很快,三个时辰缓缓过去,杨展他们虽然是逆流而上,速度很慢,可依旧在三个时辰里进入了三十余里。 不过眼下他们还没有越过崇明岛,只是到了南岸的长沙渡。 他们没有停下,而是继续向着长江内赶路。 船室之中,崔均紧张看着窗外的江南,他从没想到自己居然会以这种形式回家。 眼下他们还没有走出危险的范围,一旦长江口的炮台发现他们,那以他们现在的情况,顶多就是几个时辰就得全军覆没。 “以现在的速度,大概需要三天才能抵达石庄。” “抵达石庄后,我们的船倒是一次性能运六千人去包港,就是军马难运。” “算上运人,顶多能运六千人和两千匹马,但是殿下说第一批人必须要四千人马奔袭南京所以我们一次性只能运四千人马前往包港,再折返回来运送两千人去江宁镇。” “算上从这里出发到石庄,再到运人抵达包港,起码得四月初八才能抵达包港。” “折返需要两个时辰,再从石庄运人前往江宁镇,差不多得四天半,也就是四月十三正午才能抵达江宁镇,分兵秣陵关和大胜关,地上起码得跑半天,也就是四月十三黄昏,南边才能形成包围……” 船室的椅子上,杨展分析着包围南军的时间。 孟章四千骑兵抵达包港是四月初八深夜,也就是说四月初九就能有人知道他们登陆,消息只需要几个时辰就能走塘骑传到京城,可第二批骑兵却需要再四月十三才能包围。 从四月初九到四月十三,这中间有五天的时间,朱允炆要是想跑,那绝对能跑出去。 因此,必须先让南边的两千人先出发,然后再送北边的四千人渡江。 不过他们的运力如果送两千人登陆江宁镇,那就没办法一口气送四千人登陆包港。 “得弄些船,能同时运送六千人和六千匹军马才行。” 杨展想到了运力的问题,然后仔细想想就知道了应该怎么运作。 “运人没有什么,问题的是马。” 崔均听到了杨展的话,当即开口道:“眼下江北逃难的人很多,完全可以让弟兄们从石庄乘坐民船前往包港,然后我们将甲胄和军马运抵包港。” “少了六千人的话,我们能一口气运六千军马。” “到时候他们抵达了包港,我们趁夜色把四千军马和甲胄交给孟章,再接引两千人上船,直奔江宁镇。” “不行……”杨展摇头:“这样还是有起码三天的时差。” “不过你这话倒是给我提了醒,我们可以先运两千人和两千军马出发,然后征募些船运四千军马。” “这么一来,缺口就会小很多。” “算下时间和路程,差不多在徐晟他们两千人乘船抵达龙潭的时候,乘坐民船的孟章他们就能接收到四千军马,这个时间刚好,征募的船也不用那么多。” 杨展说罢,便直接对崔均说道:“你派人让杨会去募些民船,亦或者直接征调他们的战船,总之要在保障两千人马率先出发后,还能运送四千军马。” “好!”崔均点头应下,随后走出船室,前往了杨会他们的战船之上。 不多时,崔均便带着消息走回,而杨会也开始征调沿途路过,但战船将领官职比他低的平倭水师战船。 在他们cao作之时,在廖角咀吹了一天一夜海风的陈瑄越想越不对。 就在他猜想杨俅的消息是否是假消息的时候,北边的战船突然响起了木哨声。 “哔—哔——” “备战!!” 原本的所有猜想在木哨声响起的一瞬间消散,陈瑄将精力全部投入到了接下来即将发生的战事之上。 大约一刻钟的时间过去,北边南下的战船越来越多,伴随着他们渐渐靠近,陈瑄有条不紊的指挥大军依托廖角咀开始反击,同时通知上游的火船准备。 只要渤海的水师与他们在廖角咀交战,那等到正午退朝,廖角咀的礁石就可以限制住渤海水师,到时候就是火船建功的时刻。 陈瑄十分激动,眼下渤海水师来到了他的主场,他总算能洗刷自己的耻辱了。 尽管他并不喜欢这个所谓的建文新政,但朱高煦的情况并不容乐观,他自然不会选择投靠朱高煦。 北边的大军在回援,四川的瞿能据说已经抵达建昌,顶多一个月,西南和北边的大军就能回援,届时朱高煦这四万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