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68章 缓兵之计 (第2/3页)
崩溃。 不过,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盛庸所率的上直精锐,应该是羽林左、右等卫所才对。 一时间,朱高煦脑中回想起了当年的王俭、武章一等人。 只可惜他们当初没有抓住机会,不然眼下也不会成为一蝼蚁,在数万大军之中被践踏。 随着着时间流逝,当扬州江淮军团在盛庸的指挥下渡过运河,全数抵达运河东岸后,北边的俞通渊等人也开始催动战马,在渤海军外围二里左右的地方巡哨。 “渤海贼军火炮有一字时的休息时间,我军必须分散突入,然后找准地方突阵进入,搅乱他们的阵型。” 俞通渊开口说着那仿佛十分轻松的事情,可只有在他四周的人才能了解,想要做到这一步有多么困难。 很快,上万铁骑准备就绪,与此同时盛庸也抓准了时机,在整军过后开始发动全军进攻。 “呜呜呜——” “咚…咚…咚……” 号角声、鼓声此起彼伏的响起,相比较南军的指挥物件丰富,渤海军有的只有那简陋的木哨。 可饶是如此,当木哨声整齐划一被吹响时,那所谓的鼓声还是被哨声给压住。 “定射装填,火炮等待中军军令,前军长枪阵准备御敌。” 朱高煦坐在大军中央,陈昶则是去领了直面盛庸六万人的一万五千前军。 前军毫无火炮,只有长枪与火绳枪。 饶是如此,面对南军的步步紧逼,陈昶根本没有下令反击,而是眼巴巴看着他们靠近。 “五十步……” “四十步……” “放箭!!” 南军开始放箭,而陈昶依旧在计算着两军距离,最后在南军抵达二十步左右的距离时放出塘骑,十数名塘骑吹响木哨。 “啪啪啪啪——” 浓厚的白雾背后射出上千计的铅弹,不仅如此,那排枪的声音一直没有停下,而是连续持续了三个回合后才开始有人影挪动。 只是当下,盛庸已经无法关心渤海军的动向,因为在他的眼中,他一手训练的六万兵马此刻正在成片的倒下。 一时间,盛庸所布置的长枪阵被火绳枪打出一个个缺口,尽管渤海军没有乘胜追击,可这一幕却让四周正在冲锋的南军兵卒心生胆怯。 他们之中也有火门枪,不过他们的火门枪主要还是配合长枪使用,因此当前方长枪阵崩溃后,整支大军立马停下了脚步。 “不要胆怯,火器压上!” 盛庸敢于出城野战对付朱高煦,自然也是有一定把握在手上的。 他吩咐左右塘骑,很快全军继续进军的消息传来,而与此同时渤海军的火枪兵撤退,长枪兵顶上。 北边的俞通渊与平安迟迟没有听到渤海军的火炮声,因此完全不敢发起冲锋。 渤海军敢于在近距离使用火枪还击,主要在于他们上战场并不是被强迫,靠的是他们本身过人的勇气跟坚定的军事素质。 他们能够所向披靡,不是靠什么以卵击石的打法,而是靠各种精良的装备。 作为此时全球最精锐的军队,渤海的每一个士兵都需要掌握队列以及基本的战术、绘图和识字等技能,如此才能够成功入选。 在战术上,渤海军使用的是线性列队,在号角声中,一排排的士兵在战场上缓缓地推进,只要还有一个人,任何队员都不会选择退缩,一直等到击败对手为止。 这种排枪击毙放在十五世纪初不用多说,完全可以形成对别国军队的碾压,哪怕是朱元璋cao练了三十一年的精锐,也无法与渤海军正面交手。 “不要贪恋功劳追击,继续死守营盘。” 朱高煦坐镇中军,眼看着南军遭受进攻而退缩的模样。 不过,相较于加紧训练半个月的屯兵,与盛庸从京城走出的上直精锐确实展现出了彪悍的一面。 在前排兵卒被打死近十分之一的情况下,上直精锐继续发起了冲锋,南军的长枪成功与渤海军相碰撞。 “殿下,盛庸拿屯兵当炮灰,成功送羽林等精锐与我军短兵交击。” “看到了。” 陈昶策马来到中军禀告情况,朱高煦依旧沉稳,没有流露出半年担心。 “继续以长枪、火绳枪的轮回方式进攻盛庸所部,我要看看他们能坚持多久。” 朱高煦轻描淡写的一句,成功让六万江淮南军遭到了最为顽强的抵抗。 火枪与长枪的组合型阵型让渤海军无往不利,优秀的医疗制度也让渤海军在战场拯救伤员时十分轻松。 一瓶酒,一根铜针,外加羊肠手术线成为了战场急救的最佳手段。 眼看渤海军巍然不动,俞通渊也最终按奈不住了,最终选择了下令出击。 “嗡嗡嗡——” 沉闷的马蹄声响起,然而他们要面对的,是一百多个搭建在镇外的帐篷。 当帐帘被掀开,早早准备就绪的渤海军火炮开始发威。 “轰轰轰——” 沉闷的炮声几乎打穿了扬州城上空的乌云,上百枚铁炮弹跨越一里的距离,成功将一匹匹战马、一个个骑兵砸死,黄白之物散落一地。 当然,他们的冲锋赢得了片刻的机会。 在火炮发射过后,接下来的火炮无法在一字时内继续发射,俞通渊与平安等人率领铁骑直插渤海右军。 驻守此处的塔失见状,当即举起手中令旗:“火枪兵准备!” “哔哔——” 刺耳的哨声响起,伴随着骑兵冲入二百步的距离,渤海军火枪兵开始抬起火枪,等待己方的开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