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72章 胜券在握 (第1/4页)
“京城……被围?” 四月十四日清晨,白沟河南军营盘帅帐内。 当李景隆神情恍惚的重复这句话,他只觉得浑浑噩噩,一时间分不清楚自己在梦中还是现实。 “不可能!” 他一把抢过了前来送信的吴杰手中信,不敢置信的扫视了这小小纸条上的所有内容。 很遗憾,吴杰并没有说错,这条消息也确实是真的。 “水师怎么就……降了?” 李景隆靠在了椅子上,大脑空白,久久无法平静。 面对他的表现,安陆侯吴杰也焦急道:“我们…他们…真不知道朝廷是怎么对他们的,居然能把水师逼向了渤海!” 吴杰没骂出来已经算好的了,自古而今,就没有北方打南方,南方水师投降的cao作。 就算有,也只是小股水师,哪有这种水师集体投降的? “京城的局势,失了水师,恐怕连一个月都守不下来……” 李景隆回过神来后,便立马根据自己之前所获的情报开始分析。 他分析出来的时间,比朱允炆他们自我感觉的要短了太多太多,毕竟他大概了解渤海军的火炮威力,若是连云梯关都能被摧毁,那京师外郭城绝对顶不住。 外郭城长百余里,即便每里布置四百人,也需要四万人才能绕一圈。 一旦渤海军进攻某一处,这四万人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聚集起来列阵御敌。 所谓的十万乡勇和五城兵马司的兵卒,李景隆压根没把这群人当做可以打仗的锐士。 京师府库的甲胄存量虽然很多,但没有经过训练的农家子弟突然披上甲胄上城作战,还没等和渤海的兵卒交手,恐怕就先把自己累倒下了。 至于所谓的退守内城,李景隆听后都觉得绝望。 内城也就是京城,其长度五十八里,城高七至九丈不等,城宽二至十丈不等,仅马道上垛口就有一万三千六百余个,窝铺二百余座,城门十三座,水关两座…… 想要驻守好内城,起码也得有个五万精锐,可眼下京城没有,只能继续使用乡勇。 要使用乡勇,就得连带保护他们的家人,连带保护那起码三十万人。 这三十万人若是都退到京城之中,吃食还好说,可柴火哪里来? 以往京城的柴,可都是靠长江上游的河柴满足的,如今水道被断绝,用不了几日就得拆屋倒墙,不用一个月就能把京城拆成白地。 昨日的沈阳,便是今日的京城。 “眼下,你我是进退维谷而不成了……” 李景隆神情复杂的看了一眼吴杰,吴杰则是缓缓低下了头。 吴杰是个什么人,李景隆再熟悉不过,本事不大却贪生怕死,因此面对这样的局面,恐怕他心底已经生出退缩的想法了。 “只有静观其变了。”李景隆侧过头去,他也吃不准现在要怎么办,可如果让他按照旨意调兵回京城,那他肯定会被朱棣的六七万骑兵、马步兵给追得跑断腿。 好好固守白沟河,若是京城还能坚持住,他找个机会再带大军步步为营的撤退,若是京城坚持不住,那自己也就只有…… 李景隆没好意思继续想下去,兴许是觉得自己有些辜负先帝的嘱托了。 只是就朱高煦这打法,别说他在这里,就是把先帝拉上来,看到这打法也得愣一愣。 “陛下,九江无能啊……” 李景隆只能暗叹一口气,紧接着让吴杰去好好安抚诸将,阐述本阵按兵不动,全是为了各部将领在京家眷所着想。 不得不说他这套还是有人吃的,渐渐倒是有人开始支持他,只是不知道他们真的是为了家人,还是为了待价而沽。 不管如何,李景隆最终没有按照朱允炆传来的旨意率领二十万大军南下,而是选择继续在白沟河观望。 也是在他观望的时候,朱棣那边也因为朱高煦的准允而总算与登州的亦失哈以信鸽对上了消息。 亦失哈倒是没透露朱高煦交代他的事情,只是大概说了一下朱高煦与盛庸对峙扬州,请朱棣不要急于与李景隆开战,事情很快就会有转机。 亦失哈对朱棣藏了一手,但这是朱高煦吩咐的。 不过他的这一手,还是被姚广孝看出了端倪。 坐在涿州衙门之中,姚广孝看着手中那三份内容不多的信条,反复揣摩过后才将其放到了一旁桌上。 在这衙门内,仅有朱棣和姚广孝二人,因此在姚广孝放下纸条后,朱棣便忐忑开口:“老和尚,如何?” “老二这小子,究竟把战事进行的如何了,俺觉得恐怕不止是简单对峙扬州,你看那李九江都多少天没动静了。” 朱棣并不傻,政治眼光也并不短浅,军事想法更不用说。 亦失哈发来的信条他已经看过了,可对于他来说,这些内容根本不符合眼前的态势。 如果自家老二依旧对峙盛庸于扬州,那为什么李景隆都没了动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